《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2020-2035年)》调查问卷
结果生成时间(每隔1分钟更新): 2021-05-11 14:24
1、您的年龄段?
A.18岁以下 

4.69%
B.18-35岁 

35.94%
C.36-55岁 

48.44%
D.55岁以上 

10.94%
2、您的身份是?
A.本地居民 

75.0%
B.已定居泰州的外地人 

10.94%
C.外来务工人员 

3.13%
D.游客 

4.69%
E.其他 

6.25%
3、您在泰州的居住地?
A.海陵区(历史城区内,即包括环城河以内的城区、五巷-涵西街、涵东街周边区域) 

31.75%
B.海陵区(历史城区外) 

50.79%
C.高港区 

0.0%
E.兴化市/靖江市/泰兴市 

14.29%
D.姜堰区 

3.17%
4、以下信息您知道哪些?
A.泰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73.44%
B.兴化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1.56%
C.沙沟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0.0%
D.溱潼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9.38%
E.黄桥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12.5%
F.都没听说过 

3.13%
5、泰州以下历史文化资源中最吸引您的是?
A.泰州是具有5000多年人类生活史和2100多年建置史的江淮水乡名城 

20.43%
B.历史城区“水城一体、城水相依”的传统格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25.81%
C.地方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戏剧、民风民俗等 

16.13%
D.众多文物古迹,如建筑遗存、历史河道、历史街巷等 

18.28%
E.历史文化名人众多,人文底蕴深厚 

18.28%
F.其他 

1.08%
6、您认为泰州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三水交融、人文伊始”的三水文化 

19.62%
B.“建仓开河、税赋兴城”的盐税文化 

15.77%
C.“儒风之盛、夙冠淮南”的教育文化 

15.38%
D.“龙象故里、淮左佛都”的佛教文化 

10.0%
E.“青砖黛瓦、明清佳构”的建筑文化 

11.15%
F.“柳桃梅苑、戏曲三村”的戏曲文化 

14.62%
G“革命老区、红色名城”的红色文化 

13.46%
7、您认为泰州最重要的文化地标/片区有哪些?
A.凤城河  

12.02%
B. 古盐运河 

6.97%
C.望海楼公园 

6.97%
D. 五巷-涵西历史文化街区 

7.21%
E. 城中历史文化街区 

4.81%
F 涵东历史文化街区 

5.05%
G. 渔行水村历史文化街区 

5.53%
H. 泰州城隍庙 

5.77%
I. 学政试院 

5.53%
J. 日涉园 

5.29%
K. 人民海军诞生地 

9.38%
L.兴化垛田 

7.45%
M.溱湖风景名胜区 

8.17%
N.柳梅桃园 

4.81%
O.泰山公园 

5.05%
P.其他 

0.0%
8、泰州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您听过、了解哪些?
A.传统音乐:茅山号子  

11.37%
B. 传统戏剧:泰州淮剧 

10.2%
C.传统美术:扬派盆景技艺、面塑 

11.66%
D.传统技艺:传统木船制造技艺 

8.75%
E.民俗:溱潼会船/茅山会船 

14.29%
F.民间文学:靖江宝卷 

6.12%
G.传统舞蹈:莲湘、龙舞、花鼓 

5.83%
H.传统美食:黄桥烧饼、靖江肉脯 

15.74%
I.传统体育:撂石锁 

8.45%
J.传统医药:针灸、正骨疗法 

7.58%
K.其他 

0.0%
9、您对泰州方言的掌握程度?
A.熟练掌握,能够自如地进行听说和会话 

66.67%
B.基本掌握,能够听懂并进行基本对话 

11.11%
C.能听懂且会说,但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一般日常生活不讲泰州方言 

9.52%
D.一般掌握,只能听懂但不会说 

9.52%
E.不会说 

3.17%
10、您认为目前泰州历史文化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泰州历史、传统风貌特色氛围体现不足 

17.93%
B.新城建设与泰州地方特色呼应不足 

14.48%
C.历史城区周边及内部部分建筑过高影响景观视线 

11.72%
D.交通拥堵严重,停车不便 

6.55%
E.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缺乏或使用不便 

10.69%
F.商业类型低端、缺乏活力 

11.38%
G.人口老龄化严重 

4.83%
H.居住环境有待提高 

6.55%
I. 民居私搭乱搭现象突出 

5.86%
J. 滨水空间开敞性不足,空间品质差 

10.0%
K.不清楚 

0.0%
J.其他 

0.0%
11、您认为泰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最应该做的是?
A. 改善历史城区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 

15.64%
B. 改善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交通服务 

11.96%
C.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增加教育医疗等 

9.51%
D. 改善环卫、排水等市政设施 

7.67%
E. 增加绿化及公共活动空间 

8.59%
F. 对古城格局的保护和恢复(如历史街巷、水系、城墙/城门) 

14.42%
G. 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加强对古建筑的修缮和利用 

11.96%
H.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民俗文化 

9.2%
I. 加强历史文化教育与遗产保护宣传,增强本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对泰州历史文化的认同 

11.04%
J. 其他 

0.0%
12、您认为泰州历史城区(环城河内)是否需要进行建筑高度控制?
A.需要,环城河内需要整体控制 

75.0%
B.需要,选取重点区域控制 

18.75%
C.不需要 

4.69%
D.无所谓 

1.56%
13、如您生活在文保单位、历史建筑或传统民居中,您觉得以下哪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A.市政基础设施不到位 

26.2%
B.建筑结构老化 

20.86%
C.管线裸露形成安全隐患 

16.04%
D.无保温、防潮 

6.95%
E.有白蚁 

3.74%
G.采光差,晾晒衣物不方便 

5.88%
F.成套率低,无独立厨房或卫生间 

6.42%
H.无法满足居住现代生活要求,如现代生活设施、电器、智能化家电因条件限制无法使用 

12.83%
I.其它 

1.07%
14、您是否愿意继续留在历史城区居住?
A.不管什么情况,愿意一直住下去 

14.52%
B.如果住房条件/周边环境能进一步提升的话愿意一直住下去 

58.06%
C.有条件的话会选择搬迁至周边新城 

16.13%
D.完全不想住在历史城区 

3.23%
E.无所谓 

8.06%
15、对于泰州方言的保护传承您认为以下哪些应予以加强?
A.鼓励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泰州方言教育 

23.78%
B.社区等基层组织开展学习泰州方言的活动 

18.18%
C.在电视、广播以及通过新媒体推出泰州方言节目,宣传方言特色 

25.17%
D.公交泰州方言报站全覆盖 

9.79%
E.政府制定泰州方言普及推广的扶持政策 

20.28%
F.其它 

2.8%
16、以下博物馆、古建老宅您参观过哪些?
A.泰州市博物馆 

12.34%
B.风水文化博物馆 

7.81%
C.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 

8.06%
D.中国科举试博物馆(学政试院) 

8.56%
E.中国古井博物馆 

8.31%
F.姜堰博物馆 

4.79%
G.兴化市博物馆 

3.78%
H.泰兴市博物馆 

2.77%
I.高港历史文化博物馆 

0.76%
K.江苏盐税博物馆 

0%
L.黄桥烧饼博物馆 

0%
J.里下河渔业文化博物馆 

2.02%
M.泰兴观道博物馆 

1.51%
N.梅兰芳纪念馆 

11.34%
O.周氏住宅 

5.29%
P.泰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8.82%
Q.田敬锡故居/李蔷庵故居 

1.51%
R.吴同甲故居 

3.78%
S.笔颖楼 

4.03%
T.都没去过 

0.5%
U.其他 

0.0%
17、您觉得目前在参观古典园林、古建老宅、传统民居等建筑中遇到什么问题?
A.标识不明显,找不到 

29.09%
B.介绍牌介绍内容太少/介绍手段单一 

40.91%
D.不对外开放,无法进入 

0%
C.预约不方便,开放时间不稳定 

13.64%
E.没去过 

0.91%
F.其它 

1.82%
18、您对博物馆、已开放参观的古建老宅展示利用方式体验如何?
A.展示内容、手段单一 

22.22%
B.专业性不足 

12.78%
C.缺少互动体验 

15.56%
D.泰州地方特色不突出 

23.33%
E.缺亲子活动、专题讲座等特色活动 

7.78%
F.缺少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或品质不高 

16.67%
G.其它 

1.67%
19、在历史城区,如果政府对传统民居进行成套、现代化改造后,您是否有意愿购买或租住?
A.非常愿意 

40.63%
B.可以考虑 

42.19%
C.不感兴趣 

12.5%
D.无所谓 

4.69%
20、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有何想法?
A.成立非遗博物馆 

26.17%
B.从娃娃抓起,非遗进校园 

24.83%
C.有效保护非遗生存传承空间 

23.49%
D.加大政府对非遗传承的资金扶持力度 

25.5%
21、您希望以哪种方式了解并参与到未来泰州名城的保护工作中?
A.历史文化保护志愿者队伍 

19.34%
B.与名城保护相关的规划、建设、立法等市民意见征询/公示时提出意见 

20.99%
C.专业人士进行的公共讲座 

16.02%
D.展览宣传(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公共设计活动等) 

19.34%
E.社区历史文化讨论会/兴趣小组 

8.84%
F.微博微信/报纸杂志/电视广播 

13.81%
G.其它途径 

1.66%
H.不感兴趣 

0.0%
22、您对泰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展示和利用还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2020-2035年)》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收集公众对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看法和意见,以便更好地开展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2021年2月25日至2021年3月25日期间,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市人民政府网站开展了有关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泰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感知、体验、建议等方面。调查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开展。根据数据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其中18-35岁和36岁-55岁两个区间分别占了35.94%和48.44%,而18岁以下和55岁以上分别占4.69%和10.94%。此外,参与调查问卷的人之中本地居民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为75.0%,剩下的10.94%为已定居泰州的外地人,3.13%为外来务工人员,4.69%为游客,还有6.25%为其他人员。参与问卷调查的人中31.75%居住在海陵区(历史城区内,即包括环城河以内的城区、五巷-涵西街、涵东街周边区域),50.79%居住在海陵区(历史城区外),14.29%的人居住在兴化市、靖江市和泰兴市,还有3.17%的人居住在姜堰区,暂无居住在高港区的人参与本次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从遗产保护感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示利用、公众参与四个方面,对了解程度及后续建议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遗产保护感知

① 公众对泰州市辖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镇认知度较低。73.44%的人了解泰州市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对兴化、黄桥、溱潼的历史文化保护等级了解较少,而沙沟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一项比例为0%。

② 公众对泰州的水城格局和千年城史有相对更高的认可度。在泰州吸引你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一项,25.81%的人选择了 “历史城区‘水城一体、城水相依’的传统格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环境优美”,20.43%的人选择了“泰州是具有5000多年人类生活史和2100多年建置史的江淮水乡名城”,还有相同比例的人(18.28%)选择了文物古迹和历史名人,以及16.13%的人投给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 三水文化、盐税文化和教育文化为泰州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重要体现。选择“‘三水交融、人文伊始’的三水文化”的比例最高,达19.62%,紧接着是15.77%的人选择了“‘建仓开河、税赋兴城’的盐税文化”和15.38%的人选择了“‘儒风之盛、夙冠淮南’的教育文化”。

④ 凤城河为认可度最高的泰州地标。认可度前五的地标/片区依次为凤城河(12.02%),人民海军诞生地(9.38%),溱湖风景名胜区(8.17%),兴化垛田(7.45%)和五巷-涵西历史文化街区(7.21%)。

⑤ 在泰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公众对传统美食、民俗以及传统美术更为熟知。熟知度前五分别为15.74%的人选择“传统美食(黄桥烧饼、靖江肉脯)”,14.29%的人选择“民俗(溱潼会船/茅山会船)”,11.66%的人选择“传统美术(扬派盆景技艺、面塑)”,11.37%的人选择“传统音乐(茅山号子)”以及10.2%的人选择“传统戏剧(泰州淮剧)”。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① 传统历史氛围缺失、新旧不协调以及配套设施低端匮乏是目前泰州历史文化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问卷中有17.93%的人选择了“泰州历史、传统风貌特色氛围体现不足”,14.48%的人选择了“新城建设与泰州地方特色呼应不足”,11.72%的人选择了历史城区周边及内部部分建筑过高影响景观视线。此外,认为是“商业类型低端、缺乏活力”的比例为11.38%,认为是“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缺乏或使用不便”的比例为10.69%。

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重视改善环境与设施和恢复古城格局面貌。问卷中有15.64%的人认为应改善历史城区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14.42%的人认为应对古城格局的保护和恢复(如历史街巷、水系、城墙/城门),11.96%的人认为应改善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交通服务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加强对古建筑的修缮和利用,同时改善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交通服务。 

③ 公众对泰州历史城区(环城河内)进行建筑高度控制的支持度高。75.0%的人认为环城河内需要整体控制,还有18.75%的人支持选取重点区域进行控制,仅有4.69%的人认为不需要以及1.56%的人认为无所谓。

④ 文保单位、历史建筑或传统民居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应重点关注市政基础设施和建筑结构两方面。选项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26.2%的人认为是市政基础设施不到位,20.86%认为建筑结构老化,16.04%的人认为是管线裸露形成安全隐患,以及12.83%的人认为是无法满足居住现代生活要求。

⑤ 历史城区对居民仍有较大的吸引力。有58.06%的人表示如果住房条件或周边环境能进一步提升的话愿意一直住下去,还有14.52%的人表示不管什么情况,愿意一直住下去。

⑥ 对于泰州方言的保护传承应加强教育和宣传。支持度最高的方式依次为:25.17%的人选择了“在电视、广播以及通过新媒体推出泰州方言节目,宣传方言特色”,23.78%的人选择了“鼓励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泰州方言教育”,还有20.28%的人选择了“政府制定泰州方言普及推广的扶持政策”。

3)展示利用

① 泰州市博物馆和梅兰芳纪念馆是泰州目前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市区内其他博物馆的知名度相对较弱。问卷中有12.34%的人参观过泰州市博物馆,11.34%的人参观过梅兰芳纪念馆,8.82%的人参观过泰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8.56%的人参观过中国科举试博物馆(学政试院),以及8.31%的人参观过中国古井博物馆。

② 历史建筑应注重丰富介绍内容、加强标识引导和宣传。游客在参观古典园林、古建老宅、传统民居等历史建筑时,40.91%的人觉得介绍牌的介绍内容太少且手段单一,29.09%的人觉得标识不明显难以找到,还有13.64%的人觉得预约不方便,开放时间不稳定。

③ 现有的展示特色不突出、手段单一且产品品质较低。23.33%的人认为展示时泰州地方特色不够突出,22.22%的公众认为展示的内容和手段单一,16.67%的人认为缺少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或品质不高,还有15.56%的人认为展示缺少互动体验。

④ 对历史城区内的传统民居进行成套、现代化改造后有利于提升其吸引力。42.19%的人表示可以考虑购买或租住,40.63%的人表示非常愿意购买或租住。

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应注重多元化多层次的实现途径。26.17%的人选择了“成立非遗博物馆”,25.5%的人选择了“加大政府对非遗传承的资金扶持力度”,24.83%的人选择了“从娃娃抓起,非遗进校园”,还有23.49%的人选择“有效保护非遗生存传承空间”。

4)公众参与

公众都愿意积极了解和加入泰州历史名城保护的队伍,各参与方式的支持比例排序依次如下:20.99%的人支持在与名城保护相关的规划、建设、立法等市民意见征询、公示时提出意见,有相同比例(19.34%)的人支持组建历史文化保护志愿者队伍和加强展览宣传,16.02%的人觉得应开展专业的公共讲座,13.81%的人觉得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还有8.84%的人支持创建社区历史文化讨论会和兴趣小组,增加交流互动。

三、意见和建议

    公众对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参与度及积极性较高,对完善保护立法、规划编制及展示利用等提出了多方面的参考意见,在下一步的规划编制中,应加强完善保护体系的建立、文化价值的提炼;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主体——泰州历史城区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高度控制等方面进行补充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