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养老服务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结果生成时间(每隔1分钟更新): 2021-12-14 11:38
1、您或您家中老人的年龄?
A.60岁-69岁 

36.84%
B.70岁-79岁 

52.63%
C.80岁-89岁 

10.53%
D.90岁及以上 

0.0%
2、您或您家中老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
A.居家养老 

100.0%
B.机构养老 

0.0%
3、您如果选择养老机构,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A.收费价格 

36.84%
B.地理位置 

0.0%
C.医疗条件 

5.26%
D.服务质量 

57.89%
E.其他 

0.0%
4、您周围或了解到的分散供养特困老人是否得到及时关怀?
A.是 

68.42%
B.否 

10.53%
C.没有关注 

21.05%
5、您经常去所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吗?
A.是 

26.32%
B.否 

73.68%
6、您了解申请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流程吗?
A.了解,申请过上门服务 

31.58%
B.听说过,不是太清楚 

47.37%
C.不了解 

21.05%
7、您认为老人需要哪些养老服务项目?
A.家政、餐饮 

36.84%
B.陪伴、娱乐 

15.79%
C.健身、保健 

10.53%
D.康复、医疗 

36.84%
E.其他 

0.0%
8、您认为泰州市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什么?
A.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 

15.79%
B.养老服务人才欠缺 

31.58%
C.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42.11%
D.监督管理不到位 

10.53%
E.其他 

0.0%
9、您知道泰州民政养老服务“泰有福”这个品牌吗?
A.知道 

52.63%
B.不清楚 

47.37%
10、您对推进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建议?


泰州市养老服务发展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4月28日至5月27日,泰州市民政局通过省、市人民政府网站开展了“泰州市养老服务发展状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开展,以养老服务基础性指标为重点,围绕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上门服务等内容开展调查。数据显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社会对养老服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全市老年人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居家养老仍是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100%的被调查对象都把居家养老作为第一选择,这说明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影响,居家养老仍然是最被接受和认可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更多的是作为居家养老的有益补充。

2.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日趋多元化。调查发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吃饱穿暖,而是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家政餐饮(36.84%)、陪伴娱乐(15.79%)、健身保健(10.53%)、康复医疗(36.84%)等服务内容各有各的市场和受众。

3.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补齐短板。调查发现,高达42.1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养老服务存在城乡差异,31.5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养老服务人才短缺,从目前养老服务面上工作的情况来看,这些问题确实不同程度的存在,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三、意见和建议

1.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探索设置“家庭养老床位”,将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延伸到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访、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安宁疗护等专业养老服务。探索建立家庭喘息服务制度,对长期需要家庭成员居家照护的失能(失智)、残疾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临时性替代照护服务,减轻家庭成员照护负担。积极推广“爱心门铃”“时间银行”等做法,鼓励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互助式养老。

2.满足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建好用好“泰有福”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充实丰富平台系统,办好泰有福养老服务联合会,汇聚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为老年人提供“点单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把居家生活的服务送到老年人家中。启动泰州市福利中心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占地250亩,涵盖儿童康教服务区、独居老人照护区、失能老年护理区、医疗护理保健区、失智老人照护区、文体后勤保障区、健康老人生活区等七大功能区的首个颐养住区,缓解优质养老服务床位紧缺的矛盾。

3.补齐养老服务短板与不足。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支持利用农村闲置用房改造成农村睦邻点、托养点等养老服务设施,使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就近得到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改造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每个市(区)至少建有1所具备长期照护能力、可集中接收区域范围内失能(失智)特困老年人的集中供养服务机构,至少建有3所能够向本地及周边2至3个乡镇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机构负责人培训,全市每年培训养老护理员不少于2500名、养老机构负责人不少于1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