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
  • 信息来源:市政府
  • 发布日期:2017-05-09 14:38
  • 浏览次数: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单位):

  为加快提高我市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农机发〔2015〕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苏政办发〔2016〕2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遵循“政府引导、装备支撑、技术引领、服务保障、协同推进”的指导原则,以小麦、水稻两大作物为主要对象,巩固提升机械化种植、机械化还田水平,突破机械化植保、机械化烘干薄弱环节,优化装备结构、融合农机农艺、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19年,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0%,80%以上涉农乡镇(街道)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5%、85%、90%、95%、70%、80%以上。各市(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年度为:泰兴市、海陵区2017年,高港区、姜堰区2018年,靖江市、兴化市2019年。2020年全市全面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工作重点

  1﹒巩固稻麦种植机械化水平。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为依托,整合资源,实现整镇推进,到2019年,90%以上的涉农乡镇(街道)机械化插秧率达到85%。突出育秧流水线、运送秧机械等设备的普及使用,满足作业需求,集中育秧、社会化育秧覆盖面达到80%。提升小麦机播水平,根据小麦品种、播期、还田方式、土壤条件及配套农艺技术,合理选择作业模式和配套机具,推广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技术,机播水平达到85%以上。

  2﹒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将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为秸秆处理的主渠道,重点推广麦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稻秸秆还田集成机播技术,全面落实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标准、操作流程和第三方核查机制。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配套适用秸秆还田机械,因地制宜试验示范推广铧式犁深翻、犁耕、犁旋一体、复式作业机等机具,熟化作业路线,完善秸秆还田后期大田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等关键技术,麦、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稳定在85%和45%以上。积极拓展秸秆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等多种利用方式,加快示范推广秸秆捡拾打捆、固化成型、编织加工、青贮等机械与技术,提高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到2019年,秸秆机械化处理水平达到80%。

  3﹒增强高效植保机械服务能力。积极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创建活动,重点发展高效植保机械、精准施肥机械化技术,加快推广高地隙喷杆喷雾、自走式、担架式喷雾机等先进适用植保机械,示范应用植保无人飞机,逐步淘汰老旧、低效机具,形成“规模化、机械化、绿色化、优质化”的植保服务。到2019年,全市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4﹒提高粮食烘干能力。坚持收储烘干与产地烘干协调推进,构建区域性烘干中心与个体烘干点相配套、自我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格局,通过布点规划、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方式提升粮食烘干能力。重点推广节能、环保型低温循环式烘干机,按照“500亩左右良田配一台烘干机”的要求,合理规划场地建设和机具配备。到2019年,产地烘干能力达到50%,总烘干能力达到70%。

  5﹒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研究总结农艺与农机具性能相互配套的技术路线,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和种植技术潜力,构成高效协调的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系统,制定主要农作物周年化生产技术模式和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机作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督查考核,严格责任落实。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列为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重要指标,将单季粮食(稻、麦)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街道)作为主要考核对象。各市(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乡镇(街道)创建年度目标为:2017年泰兴市、海陵区达到80%,高港区、姜堰区达到50%,靖江市、兴化市达到40%;2018年高港区、姜堰区达到80%,靖江市、兴化市达到60%;2019年靖江市、兴化市达到80%。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列入农业农村工作重点考核内容,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运行机制,推动工作落实。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目标、时序进度和考核措施。

  2﹒强化政策扶持,促进装备更新。市政府将对按期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市(区)进行奖补。各市(区)应当从实际出发,围绕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农机作业补助补偿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支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支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补助资金等重点向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的乡镇(街道)倾斜。积极构建与金融机构的协作机制,通过财政贴息、将农机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纳入农业担保、农机综合保险等范围,形成多渠道、多元化、长效化的投入和保障机制。积极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的导向作用,淘汰一批老式、低效、高耗能的机具,推广使用以高效植保机、高速插秧机、复式作业机为代表的新型农机具,优化装备结构。

  3﹒强化体系建设,推进社会化服务。各市(区)要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的建设一批以机具存放、粮食烘干、技术培训等功能为主的为农服务综合体。成立市(区)农业、农机专家和技术指导组,对创建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全程检查。各市(区)政府应当落实乡镇(街道)农机化技术推广专业人员和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加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管理和技术应用能力。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按照“扶优培强”的思路培植一批“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推行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租赁服务,推进规模经营,创建国家、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到2019年,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75%以上。整合零散农机维修网点、生产厂家“三包”服务站和农机合作组织的维修能力,按照“扶持县级、健全乡级”的原则,合理布局和发展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高性能农机维修中心,逐步形成“覆盖广、功能全、技术硬、服务好”的农机维修网。

  4﹒强化宣传发动,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对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要求,对标找差,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利用教育培训、送科技下乡、现场活动等多种方式充分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认识。充分发挥“农牧旺”等农业信息平台的作用,及时发布技术路线、机具选配、工作动态和教育培训等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发改、财政、农委、水利、国土、粮食等部门和农工办应当协同配合,形成工作联动机制,将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乡镇(街道)列入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地区,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机耕路、机耕桥、农机库和农机维修网点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先扶持机械化程度高的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组织,为农机规模化作业创造条件。各部门(单位)在资金安排、项目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导等方面形成合力,确保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顺利推进。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