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产业链+法律服务”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的通知
  •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 发布日期:2021-09-08 16:49
  • 浏览次数: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泰州市“产业链+法律服务”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泰州市“产业链+法律服务”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

为进一步发挥法律服务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中的专业作用,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让法治成为泰州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根据《泰州市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泰政办发〔2021〕7号)和《2021年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泰办发〔2021〕30号)相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全力打造一个平台

1.建设“1+N”法律服务产业园。“1”即以市、市(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依托,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分别设立1家法律服务中心,作为园区法务部门,为园区提供合法性审查等法律支撑,为企业统筹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纠纷调解、公证仲裁等法律服务。“N”即确定一名法律服务专员,帮助企业协调沟通与园区、其他企业以及法律服务机构的法律事务;公开一部法律服务热线电话,方便园区和企业随时沟通了解情况,引导产业链企业精准对接法律服务机构;汇编一套法律政策宣传册,针对不同产业链特点,整理编印常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法律实务及案例指导等,提供精准法律政策指引;每年集中开展一次“送法进企业”活动,开通企业风险防控“线上课堂”,将涉企法律法规、惠企政策列入普法责任清单;构建一揽子法律服务长效机制,明确涉企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措施,让企业对法律服务更清楚、更放心;形成一系列企业成长法治档案,园区法律服务中心汇总建立涉企法律服务的数据库,通过对产业链企业法治档案的分析,帮助精准预测预警法律风险。

全力推进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法律服务产业园建设,通过专业化的法律服务供给助力中国医药城高质量发展。借助医博会契机,举办法律服务专场高峰论坛,为我市生物医药与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链企业开展专题法治辅导。各市(区)结合本地产业实际,建设具有“1+N”特征、体现地方特点、富有产业特色的法律服务产业园。(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以下责任单位均包含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不再列出)

二、精准护航两类企业

2.“内部化+专业化”护航重点企业。挖掘产业链“链主”企业内部的法治人才潜力,大力推广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公司律师制度经验,推动更多重点企业建立公司律师事务部,发挥公司律师熟悉情况、通晓法律、联系紧密的独特优势,加强尽职调查、政策咨询、战略谈判、文件起草等法律服务,为产业链企业做大做强提供项目、股权、债务融资以及并购重组等领域的专业法律支撑。(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地方金融监管局、泰州银保监分局、人行泰州中支)

3.“组团式+普惠式”服务中小微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志愿服务等方式,建立中小微企业法治护航团组,加快推进涉企组团式、普惠式公共法律服务。建立产业链小微企业法律服务保障机制,主动征询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制定法律服务清单,方便企业“依单找法”,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法律成本。(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

三、培育壮大三支力量

4.建立三大产业律师团队。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编制产业律师名录,组建产业律师团队。两年内,培养或者引进30名“产业+法律”复合型人才,培育6个熟悉产业链特点的产业律师团队,打造10家产业链法律服务“名律师工作室”。(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律师协会)

5.建立三个法律项目智库。知识产权保护智库,遴选知识产权领域法律人才,构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转让、许可等全流程闭环保护机制。IPO法务智库,整合律师、公证等法律资源,联合会计、审计、基金证券等专业力量,融合服务企业尽职调查、股权架构规范、治理结构审查。涉外法务智库,大力引入境内外海商海事领域专业机构和优秀人才,为我市“走出去”企业保驾护航。(责任单位:市司法局、人才办、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财政局、商务局、审计局、外办、泰州银保监分局、人行泰州中支、律师协会)

6.建立三地法律服务联盟。加大与上海、南京等地律师协会、高端律师事务所的合作,推动筹建三地区域法律服务联盟,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法律服务协作,建立跨区域产业链法律服务协作机制。支持本地法律服务机构拓展业务领域、强化行业交流、开展品牌共建,鼓励外地高端律师事务所通过设立分所的形式驻泰服务,共享高端法治人才红利。(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律师协会)

四、聚焦强链四项环节

7.产业链风险防控“内外协同”。指导企业强化内部合规管理,建立审查制度,在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及时排查风险隐患,研究制定应对预案。强化外部预测预警,发挥公证在企业风险防控中的作用,开展法律风险专项调研,剖析制约产业链发展的法律症结,定期发布产业政策风险预警,编制风险清单,提出应对之策。(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国资委、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

8.产业链法治体检“点面结合”。面上突出标准化、全流程,组织法律服务机构联合行业协会、商会等制定“产业链+法律服务”的行业标准,研究定制“一次走访、一场座谈、一轮宣讲、一套方案”的“四个一”法治体检基础套餐。点上突出个性化、主节点,围绕合同审核、市场营销、招标投标、人力资源等方面,建立6条产业强链重点企业法律服务项目清单,引导法律服务机构为产业链企业开展“一对一”合规审查。(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工商联、律师协会)

9.产业链纠纷处置“质效双提”。强化产业链纠纷化解的服务质量,全天候提供12348话务热线、微信公众号咨询等“不见面”公共法律服务,在园区或者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商事(涉企纠纷)调解中心,配备专兼职商事调解员,提供非诉纠纷化解“管家服务”。大力推广公证便民惠企八项承诺,综合采用上门办、线上办、云端办等服务模式,精准提供预约、加急、代查代办等公证定制服务。提升产业链纠纷化解的处置效率,整合律师调解、行政复议、公证、仲裁等涉企纠纷职能,大力推进产业链涉企纠纷快速仲裁,对所有适用速裁程序处理的案件,力争7个工作日内结案。(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工商联)

10.产业链服务保障“上下联动”。坚持把“产业链+法律服务”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将高端律师人才纳入人才政策,加强培训管理。市律师协会要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进行通报表扬,持续激发工作活力和热情。各市(区)要结合本地产业链发展实际,在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培育人才等方面创新突破。市、市(区)两级要充分利用报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特别是“两微一端”等媒体,大力宣传“产业链+法律服务”成果成效,让企业感受到法律服务的力度和温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市司法局、人才办、律师协会)

本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