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努力推动泰州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发布会
——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
  • 信息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 发布日期:2023-08-25 09:30
  • 浏览次数:

时间:8月25日(星期五)上午9:30

媒体:中央、省级媒体,泰州市主要新闻媒体,以及部分网络媒体。

主持人: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杜宽军。

嘉宾:市发改委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夏朝云,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焱,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光杰,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港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全冬明。


发布会现场

杜宽军(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系统反映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担当新作为,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平台组织举办“努力推动泰州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发布的第四场——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

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发改委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夏朝云,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焱,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光杰,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港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全冬明,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市贯彻总书记对江苏“四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市发改委夏朝云主任介绍我市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情况。

夏朝云(市发改委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泰州大健康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很高兴能够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泰州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大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产业、民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积淀,当前泰州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去年11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迈上新阶段,站到新起点。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创新,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的城市名片。具体成效可概括为三个关键字,分别是“高”“质”和“量”。

第一个关键字是“高”,也就是高位、高效。一方面,强化高位推动,紧扣省委省政府意见精神,加强统筹协调,将目标落到主体,将布局落到全域,将体系落到环节,加快把定位干成地位。高规格成立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领导小组会议,承办第三届健康中国发展大会,科学编制《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5年)》,制定“十四五”期间重点事项、重点载体、重点项目“三张清单”,将省支持意见逐条分解为68项具体任务并逐一细化年度目标,下发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27项年度重点任务,建立考核推进和统计监测办法,基本搭建起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框架和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坚持把专业化服务作为特色竞争力,着力构建覆盖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的高效服务体系,成功打造全省首个药监综合体,省药监局审评核查泰州分中心在全省率先获得二次赋权,赋权事项全省最多。药品进口口岸创建取得实质性突破,高分通过中国食药检院现场评估,即将审批公告。创成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评估分中心,设立全省首家大健康产业法律服务中心,医药高新区与南京医科大学签约共建泰州医药产业研究院,国家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创新中心、全省首家特医配方食品质检中心加速筹建,创新药品挂网等重要改革赋权事项加快落地,长三角国创中心泰州(上海)区域离岸创新中心前期筹备基本完成。

第二个关键字是“质”,也就是质量、质态。一方面,坚持以创新提升产业质量,持续激发科技创新的聚变效应,围绕提升大健康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实施创新主体梯次培育等六大行动,在企业创新积分管理体系中设置“大健康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加快编制国家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布局建设大健康领域离岸创新中心5家,累计集聚各类研发机构超过90家、吸引高层次人才超过4200名,在研和申报的Ⅰ类新药达85个,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接近6%。截至目前,全市大健康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1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65家、省级瞪羚企业达19家、潜在独角兽企业达8家,艾兰得营养品有限公司获评苏中苏北首家独角兽企业。上半年,全市获批三类医疗器械10项,获批药品17品种/19品规,同比增长41.7%。另一方面,以项目支撑产业发展质态,狠抓项目带动,聚焦产业研判策划、要素竞争配置、服务质效提升等方面优化项目工作机制,发布大健康产业热力图,紧盯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项目精准招引,组织落实“四敢”重大要求动员部署会暨2023年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79个大健康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277.9亿元,10个项目已经竣工投产。今年有5个大健康产业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数量居全省第1位。阿斯利康泰州基地增资扩建,雀巢健康建成全国首个液体特医食品工厂,我市与香港恒基集团合作建设的恒艾健康服务产业园有序推进,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第三个关键字是“量”,也就是体量、分量。一方面,我市大健康产业的体量越来越大。突出大健康产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引领地位,聚焦六大健康制造业和六大健康服务业,深耕厚植,精耕细作,大健康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2022年全市大健康产业规模2850亿元,其中医药产业产值946.2亿元,规模约占全省的1/5、全国的1/20,预计2023年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截至目前,落户医药健康企业达1400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9家,拥有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3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企业,阿斯利康、雀巢健康、勃林格殷格翰等14家国际知名企业。另一方面,我市大健康产业的分量越来越重。我市牵头的“泰连锡”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11位,省内位列第2位。扬子江药业荣登2022-2023年度中国医药制造业百强榜首,成为全球首家获得新版EFQM全球奖的药企。全市销售超5亿元医药重大品种达18个,医药上市企业达10家,资本市场“泰州医药”板块加速崛起。

各位新闻界朋友,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未来一段时期,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总纲是一个目标和四个定位,一个目标就是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四个定位就是把泰州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全国重要的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引领全国大健康产业改革发展的先行区和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样板城市。围绕“1+4”总纲,我们将致力于多做一些我们过去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前瞻性思考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事,让外界提到大健康就想到泰州,真正在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做示范。

一是全力以赴主攻项目建设。优质项目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头版头条、重中之重,必须以项目大突破支撑高质量发展。我们将逐一梳理省支持意见中明确的12个重点领域,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的薄弱短板、缺失环节和发力点位,着力谋划一批优质项目。针对大健康产业专业性强、行业壁垒高的特点,充分借助科研机构、医疗机构、投资机构的专业知识和灵敏嗅觉,积极探索委托招商、资本招商、飞地招商等多元化方式,着力招引一批优质项目。推行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达效全生命周期服务,健全完善项目建设堵点卡点问题常态化调处、闭环式问效工作机制,着力实施一批优质项目。

二是全力以赴提升产业水平。大健康产业这片蓝海很大,在每个领域都抢占制高点不太现实。我们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强化学药和中药等优势领域,做特生物药、体外诊断试剂、特医配方食品、动物保健药物等新兴领域,做大健康服务领域,推动规模扩张与提质增效互促共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突出“存量的增量”和“增量的增量”两个着力点,一手培大育强,一手招大引强,努力打造更多“独角兽”“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全力以赴推动技术创新。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本靠创新,必须把技术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最大增量”。我们将突出“构建科创生态体系”这一核心任务,通过P3实验室等平台建设贯通药物筛选、临床试验、药物评价、中试放大的产业服务体系,通过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改革提升载体平台运行质效,通过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持续迭代升级不断浓厚创新氛围,加快打造长三角地区大健康创新策源地。我们将积极拓展与北大、复旦、南医大等高等院校合作范围和层次,争取国内一流大学和顶尖研究院所设立研究生院、研究所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着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四是全力以赴促进健康惠民。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是造福于民、增利于民。我们将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特色医疗、中医养生、康复养老、健康管理、健康旅游、体育健身等领域靶向用力,更好满足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求。紧盯看病就医这一基本需求,推动市人民医院建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中医院争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提升市第五人民医院运营质效,规划建设市肿瘤、康复、老年病、口腔等专科医院。紧盯养老服务这一迫切需求,发力老龄服务业发展,打造城市“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申创国家银发经济产业园。紧盯体旅服务这一新型需求,积极推动“后省运时代”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聚力打造一批核心景区和特色运动基地。

各位新闻界朋友,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将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全力推动经济“健康增长”、创造社会“健康财富”、提升人民“健康福利”,以各项工作的“出彩”,拼出大健康产业的“精彩”,不断绽放“健康名城、幸福泰州”的“光彩”。


杜宽军(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谢谢夏主任。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

新华日报记者:大健康制造业是我市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近年来我市在推进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大健康制造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推进举措?

张焱(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近年来,市工信局按照部门职责,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推动“1+4”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产业研究走在前”“企业服务争示范”两大行动,扎实推进大健康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打造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2022年,全市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制造业产值规模达1756亿元。

一、医药产业持续向高端迈进。全市医药制造业门类较为齐全,涵盖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原料药、医疗器械、医用辅料、制药设备等细分行业,在高端仿制药、现代中药大品种方面具有规模优势,在疫苗、体外诊断试剂方面具有集聚特色。2022年,154家规上医药制造企业实现产值946.2亿元,同比增长15.6%,占全省比重接近20%,规模总量位列全省第1位、全国地级市前列;牵头的“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连续多年荣登“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以来,我市已有5项创新药申请上市获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截至目前,全市在研和申报的Ⅰ类新药85个,4个Ⅰ类新药产品获批投产,获批药品注册批件936张,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证)1344张,其中三类105张。

二、健康食品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全市健康食品产业既包括粮油加工、农副食品加工、酒类及饮品、调味品、休闲食品、食品添加剂等传统细分领域,同时也涵盖预制菜、特医食品及保健品等新兴赛道,以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兴化市、泰兴市为主要承载地,形成集聚发展态势。2022年,242家规上食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809.5亿元,同比增长12.6%,产值规模全省排名第2,仅次于苏州。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食品加工企业2家(汇福粮油、益海粮油),占全省的1/3;6家食品加工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5家被评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兴化市脱水果蔬加工能力国内第1,年出口量占全省出口量的50%以上,荣获“江苏省脱水蔬菜出口基地”称号。

大健康产业的基础在制造业、优势在制造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制造业。下一步,我们将深刻把握发展逻辑、争取龙头布局、推动融合发展,重点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产业赛道,明确发展方向。医药制造方面,进一步巩固化学药、中药质量、市场领先优势,坚持化学创新药与高端仿制药并重,发展高端原料药;持续推进中药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加快发展新一代抗体药、疫苗、高值耗材等高潜领域。重点布局“AI+医药”、基因和细胞治疗与药物研究等未来健康领域。健康食品方面,围绕后疫情时代消费新趋势,促进健康食品工业化、休闲化、功能化,大力发展绿色食品、预制菜、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网红休闲食品、未来食品等功能型、消费型食品。

二是狠抓产业链条,放大集群效应。构建集群培育体系,以“泰连锡”国家级生物医药集群建设为契机,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和企业合作交流。围绕疫苗、诊断试剂等特色领域打造一批省级中小企业集群。强化企业链式发展,实施“百企引航”行动,强化“链主”企业能力输出,放大集群头雁效应。支持掌握核心技术、成长性高的创新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应用,释放集群雨林效应。围绕高附加值产业链上游原料和产业前沿技术,在规划审批、要素供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速重大策源性项目落户,形成集群磁场效应。

三是强化载体建设,构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立足特色原料药、专利药、定制药(CMO、CDMO)等产业定位,以泰兴经济开发区、港口物流园区、医药园区为载体,推动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差异化发展。依托专业园区,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大健康制造业数字化服务能力,加快“平台+园区”“平台+基地”“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现有平台服务能力共享提升,针对性招引一批专业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创新、检验检测、审评审批、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

现代快报记者:大健康产业是创新要素最为集中、最为富集的产业,已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鲜明标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大健康领域科技创新的情况以及相关支持举措?

张光杰(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平台载体搭建、要素资源集聚,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助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大健康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动能,赋能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大健康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316家、高新技术企业165家,获批省级瞪羚企业19家、占比达57.58%,获评潜在独角兽企业8家、占比达80%,艾兰得营养品有限公司获评苏中苏北首家独角兽企业。

1.实施企业创新积分管理制度。从政策奖补和能力评价两个方面,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量化计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企业评优评先、兑现奖补的依据。2022年全市共有306家大健康领域企业获奖补积分11417分,积分较上年增加9.1%,奖补资金超7000万元。加大企业研发积分奖励力度,在国家研发费用普惠政策基础上,对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增加额的10%予以奖励,2022年奖补资金达1.1亿元,其中大健康企业超2000万元。

2.加大科技招商推进力度。组织开展大健康产业创新链研究,推动建立专业化科技招商队伍,精准招引一批“有高科技含量、有高层次人才、有高成长潜力、有社会资本关注”的大健康产业科创项目和科技资源,牵引存量提升、实现增量突破,为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性资源储备。

3.提高专项攻关支持强度。紧扣大健康产业“卡脖子”难题,设立大健康产业科技计划专项,引导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今年已受理申报项目106项。设置3000万元产业前瞻“揭榜挂帅”专项资金池,针对大健康领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摸排、榜单凝练发布和揭榜立项支持,去年发榜7项需求、支持3个项目。

二是强化平台载体建设,提升大健康产业发展能级。积极聚焦大健康产业创新需求,建强载体平台,完善政策引导、强化评价考核、提高资金支持,全市大健康平台载体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1.充分发挥市产研院引领带动作用。构建“研发+孵化+投资”三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技术研发转化体系,推进省市产研院与新型研发机构共建专业研究所,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建设联合创新中心,推荐重大创新项目到泰落地产业化。目前已建成大健康领域企业联创中心4家,为大健康领域企业对接技术需求26项,达成合作9项;投资4700万元的抗超级细菌创新产品项目成功在医药高新区落地。

2.加速离岸创新中心布局建设。在医药研发科创资源富集地建设离岸创新中心,积极承接大健康产业科创项目及科创成果外溢、支持本地大健康企业离岸研发孵化。目前已建设泰州(上海)离岸区域创新中心和泰州(无锡)区域离岸创新中心等2家大健康领域离岸创新中心,力争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大健康企业落户泰州。

3.打造高能级支撑平台矩阵。全力推动中科院大化所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中国区域研究中心(ICGEB)、国家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疫苗产业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加速创新资源集聚。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大健康产业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

三是集聚科创资源要素,优化大健康产业创新生态。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大健康产业集聚,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催生裂变动能,以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创新要素供给体系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

1.强化科创基金支持。成立总规模10亿元的泰州天使投资基金,采取直投模式支持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该基金将配合企业培育、科技招商、离岸创新等工作,为全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优质“资本活水”。基金成立不到四个月来,已有五个大健康领域初创项目成功过会,其中四个项目已完成交割,总投资将达2800万元。

2.拓展“创新积分贷”系列产品体系。全国首创集信贷、担保、征信于一体的“创新积分贷”产品体系,为大健康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目前已签约合作银行5家、发布差异化金融产品9款,累计为722家企业提供43.84亿元贷款。同时,将“创新积分”纳入“泰信保”担保体系中,为积分排名前100的企业免除担保费,去年惠及11家企业,免除担保费20笔、76.4万元,涉及担保金额1.16亿元。

3.推进新型产学研机制改革。全力打造“泰智汇”产学研合作品牌,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桥梁;常态化开展“科技人才活动周”“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智创泰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等各类活动,已吸引超2000名高层次人才落户。同时积极探索产学研活动多样化,鼓励引导ICGEB、扬子江药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建立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泰州日报社记者:202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中国医药城更高水平发展”,这一意见对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是极大的利好,能不能请全区长介绍一下目前高新高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

全冬明(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港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首先感谢媒体朋友们对我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我区大健康产业饱含着期望和厚望,特别是意见的出台,让我们更有动力也更有信心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好借此机会,向广大的媒体朋友以及关心支持中国医药城发展的社会友人介绍一下我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主要是“三个聚焦”。一是聚焦主导产业,推动集群发展。医药制造是我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优势,一直以来,我们以“药”的持续突破,推动“药”和“医”并重发展。当前,我区拥有国际知名的扬子江药业集团和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等14家跨国生物医药企业,以及硕世生物、康为世纪等7家本土上市医药企业,医药制造规模占到全市的70%以上。今年以来,我们紧扣“3+2”医药健康产业体系,聚力实施大健康产业提升行动,相继开展了大健康产业集中开工、菁领招商、主要领导带队招商等系列活动,新签约大健康项目55个、新开工36个、新竣工6个,泰康生物、中慧元通、信立康、蕾灵百奥等企业的12个创新产品获批上市,大批医药生产企业集群集聚,我区医药制造的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迈上更高台阶。同时,医药制造也为我区健康医疗服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大国际专科医院、特色医疗机构、高水平体检中心等高端医疗服务机构招引,大力发展以肿瘤、慢性病等重大疾病早期筛查、治疗、养生为一体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产业,实现医药高端制造业与健康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医药健康之城。力争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健康食品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健康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二是聚焦功能平台,打造一流环境。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主动对接医药企业需求,按照企业注册落户、技术孵化、新药申报、金融支持、人才猎聘等建设发展全过程,流程化设置服务部门,致力推进服务精准化,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审评审批服务体系优化提升,省药监局审评核查泰州分中心持续赋能增效,累计承接总赋权事项113项,与苏州、连云港分中心同列全省第一方阵。申创药品进口口岸取得关键性进展,国务院办公厅已同意泰州设立口岸,国家药监局和海关总署将于近日联合发布公告。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模式再度创新,成为继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后省内第三个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评估分中心,大大缩短了企业特殊生物制品风险评估时间。此外,我们在大健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生物医药保税研发、生物医药企业各级各类标准制定等方面均达到了全国同类园区的较高水平。三是聚焦创新赋能,激发内生动力。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点,一直以来,我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政产学研合作体系,持续厚植科创优势。今年以来,我区成功与南京医科大学签约共建泰州医药产业研究院、与科大讯飞合作共建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阿斯利康与江苏省政府、扬子江药业集团与复旦大学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托上海张江和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的制造优势,加速推进“离岸+靠岸+在岸”的孵化(飞地研发转化)模式。目前,已有中慧元通、瑞科生物、耀海生物、立维斯德、汇一生物等5家签约落户长三角泰州离岸创新中心。企业自主研发实力不断提升,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41%,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获得省级督查激励表彰,17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选全市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名单,数量居全市首位,昂朴医学检验实验室成为苏中首家、全国前列的遗传病高通量测序实验室。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泰州科技新城规划,依托国创中心、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规划建设科创中心,把精力集中到药物临床研究、工艺验证确认等关键阶段,加强项目和团队招引,努力形成比较和集聚优势,加快打造长三角地区富有活力的创新策源地。

媒体朋友们,大健康产业发展风起云涌,高新高港正昂首阔步迎接大健康产业浪潮。我们热忱欢迎在座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到高新高港考察指导,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声音吸引广大的投资者、企业家前往中国医药城体验休闲、投资兴业,我们在中国医药城等你。


杜宽军(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有关部门或相关市(区)联系,会后进行深入采访。同时,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对本场发布会和接下来的系列主题发布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入报道。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