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努力推动泰州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发布会
——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专场
  • 信息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 发布日期:2023-08-17 09:30
  • 浏览次数:

时间:8月17日(星期四)上午9:30

媒体:中央、省级媒体,泰州市主要新闻媒体,以及部分网络媒体。

主持人: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杜宽军。

嘉宾: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市长江中心副主任黄建军,市民政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曹戎健,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东平,市住建局四级调研员张照平,市卫健委党组成员、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纪敏,海陵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韩建荔。

发布会现场

杜宽军(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系统反映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担当新作为,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平台组织举办“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发布的第三场——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人障专场。

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市长江中心副主任黄建军,市民政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曹戎健,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东平,市住建局四级调研员张照平,市卫健委党组成员、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纪敏,海陵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韩建荔,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市贯彻总书记对江苏“四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统筹好财力,坚持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倾斜,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市发改委介绍在推进民生实事、促进富民增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情况。

黄建军(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市长江中心副主任):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泰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不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兜牢民生底线,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我结合发展改革部门职责,从推进民生实事、促进富民增收两个方面,对民生保障相关情况作个简要介绍。

一、高质量办好年度民生实事

每年编制实施一批民生实事,是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部署,承载了泰州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现已成为每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我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每年为人民群众办理一批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民生实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征集范围越来越广泛。民生实事项目主要通过向市民征集项目建议和部门报送建议项目两条途径形成,每年9月份至10月上旬,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正式启动下一年度实事项目的征集筛选工作。征集范围从最初仅在泰州电视台、泰州日报、市政府网站上刊登征集通告,逐步拓展到我的泰州APP、发改委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同时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街道、居委会等基层代表座谈会、“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方式收集项目建议。

二是决策过程越来越科学。首先,市发改委对征集到的实事项目进行整理编排,形成民生实事项目讨论稿,并召集市各有关部门对初选项目进行论证,形成民生实事项目初步方案。其次,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主持召开部门主要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网民代表等多层次的座谈会,讨论研究形成送审稿。最后,经市委常委会研究、人代会票决确定,以市委文件印发实施。

三是推进举措越来越扎实。民生实事项目确定后,市发改委及时对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明确分管市领导、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研究提出具体细化内容和分阶段实施进度。并会同市效能办、市政府督查室加强项目督查推进,按照“每月一报表、季度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度一评议”工作流程,按月调度实事项目进展情况,按季开展督查推进,按照时间节点在市委全会、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政协主席会议上进行通报,年底对全年民生实事实施情况开展全面总结评估。通过加强项目推进全流程管理,有力有效促进年度目标任务落地落细落实。

今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各项工作。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1-7月,十大类40项民生实事项目中,有23项已经完成年度目标或达到序时进度,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成效,一项项翔实的民生实事,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数字,饱含着暖暖的民生温度,泰州市民生保障“底色”越来越浓、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成色”越来越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强化发展为民工作理念。始终把办好民生实事、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作为推进全局工作的根本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民、造福百姓的工作理念,努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二是进一步强化民生项目编排。坚持“开门办民生”导向,聚焦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短板问题,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着手,聚力聚焦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再提升,常态化开展民生实事意见征集,精准务实编排实施民生实事。三是进一步优化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工作例会、现场观摩、督查考核、重点督办等活动,将月跟踪、季调度、定期督查各项工作做深做细,确保高质量完成每年目标任务,逐步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多措并举推进富民增收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委紧扣市委、市政府做实“富民”大文章工作要求,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促进居民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城乡、区域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展现出“幸福指数”与“经济实线”同向上扬的稳健态势。2022年,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9%,增速居全省第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2:1。今年上半年,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4%,增速居全省第3。

一是稳就业促创业,群众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强化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鲜明导向,及时细化省“42条”政策,出台市“50条”落实举措,落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增长,推动各类经营主体提振信心,稳定就业基本盘,截至目前,累计为全市约5.4万家参保单位减少用工成本近1.8亿元。多渠道稳就业、扩就业,加强就业服务,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超序时进度完成任务。强化创业财税金融支持,上半年“小微贷”“苏科贷”“泰信保”等财政普惠金融产品投放贷款约10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千余户(次)。持续打造“泰好办”营商环境品牌,为市场主体提供“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发展环境,年度新增50个“一件事”改革事项,超时默认制已覆盖全市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6个。

二是稳生产助振兴,群众增收质量进一步提高。坚决守住“粮袋子、菜篮子”,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保持稳中有增,夏粮实现丰产丰收,为全年粮食稳产高产打下良好基础。围绕农业农村发展重点领域,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带农联农富民。2020年起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三年累计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48个,完成投资232亿元。推动农村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展,实现改革促增收。泰兴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小杨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模式在全国推广。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富民行动,充分挖掘和发挥农民增收的“头雁”作用,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6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72家。

三是稳民生兜底线,群众增收支撑进一步强化。加强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出台《泰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2年版)》,以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统筹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全市十大类40项民生实事项目有序推进。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户籍限制,截至7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近96.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约97万人。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15元,惠及全市约93万城乡居民。加大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力度。积极稳妥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上半年,全市城乡低保支出资金超1亿元,特困供养人员支出资金约1.6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稳定和促进居民增收,努力实现收入水平更高、公共服务更好、社保兜底更牢,让人民群众更多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是更大力度支持创新创业。积极推进创业载体建设,探索建设新型创业平台,打造创业政策直达新模式,加大对新增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推进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二是更大力度稳定就业大局。着力构建“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用高质量产业带动高层次就业、实现居民收入高水平增长。打好“降、缓、返、补、贷”政策组合拳,加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指导,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分层分类做好技能培训,多渠道稳就业、扩就业。三是更大力度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打造一批高层级高能级的农业园区、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集群、科技平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落实医保、创业、就业等帮促政策,持续加大黄桥老区和里下河经济薄弱地区帮促力度,坚决兜牢防返贫底线。四是更大力度强化保障托底。动态监测困难群众风险预警信息,做好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全力推进参保扩面工作,鼓励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积极参保。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全面覆盖、共建共享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发展无止境,民生千钧重。我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对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殷切期盼,切实发挥部门职责,以更大力度抓好民生实事,促进富民增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在保障改善民生上走在前。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杜宽军(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谢谢黄主任。下面请市民政局介绍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等情况。

曹戎健(市民政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反复强调“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泰州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规划政策为引领、阵地建设为基础、多元共治为手段、队伍建设为根本、创新发展为动力、网格治理为切口,扎实推进社区阵地提档、品牌提优、服务提质,基层社会治理质效稳步上升。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谋划“路线图”,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去年9月,我们按照上级部署,出台了泰州市《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针对我市基层治理的方向、路径、措施和保障创新提出“545”泰州行动方案,与之前出台的《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实施意见》等形成“1+6”系列文件,建立了覆盖全面、务实科学、精准高效的制度体系。近期,《泰州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三年建设行动方案》也即将出台,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二是注重精培优待,锻造“主力军”,队伍建设持续发力。我市不断深化社区工作者“五有五化”职业体系建设,持续实施村干部“雁阵培育计划”,社区干部管理更科学、导向更鲜明;全面落实城市社区“三岗十八级”、农村社区“四岗五级”岗位薪酬制度,完善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镇(街)领导班子成员、招考公务员、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社区干部待遇有保障、工作有动力;创新实施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青蓝”行动,开展名师项目争创和师徒结对活动,48名社区工作名师、120多名“金牌社工”“全科社工”成为榜样示范,社区干部水平再提升,思路再清晰。相关经验做法和建设成效被《中国社会报》报道,3名社区工作者获得民政部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表彰。

三是推动多元融合,构建“共同体”,治理活力有效激发。我市形成了党组织统一领导、自治组织作为主体、社会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服务各类人员、资金、资源全面统筹协调。自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下拨为民服务专项资金9200多万元,投入3400多万元用于社区建设奖补,实现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坚持社会协同。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星火成炬·双助四促”公益招投,两年来累计投入600多万元,扶持公益服务项目100多个,覆盖100多个社区,惠及2万多名居民群众。乡镇(街道)慈善社工站全面建成,广大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坚持群众参与。“有事好商量”“援法议事”等协商民主模式全面推行,村规民约、“五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推广选树“微自治”示范点、优秀村规民约、基层治理优秀案例近400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50个;《村务监督工作规范(DB3212T 1041—2021)》成为我省第一个基层民主监督地方标准;全国首家“村规民约实践基地”在泰兴市宣堡镇郭寨村建成开放。

四是实施提档升级,建好“样板间”,服务载体更加优化。我市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在全省创新提出“五美驿站”理念(即彩霞美一敬老驿站、青春美一希望驿站、运动美一活力驿站、志愿美一爱心驿站、传承美一乡愁驿站),持续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融合建设。通过资源集成和功能整合,老百姓的活动场所大了,“全科社工”到位了,各单位占阵地、挂牌子的现象少了,社区成了老百姓“想来、爱来、常来”的去处,2022年全市建成“邻里中心·五美驿站”72家。同时,我市持续实施社区人气集聚计划,丰富活动、拓展门类,日到访社区人数上涨28.2%,月提供服务活动数增加34.8%,居民满意率提高21.4%,投诉量下降18.9%,促使社区真正“活”起来。

五是放大品牌效应,打出“组合拳”,服务品质显著提升。我市坚持“分类分层,实用实效”原则,引导各地用足资源、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品牌。市(区)层面,开展“一地一品”创争活动,形成了“幸福海陵”“堰上人家”等地域特色鲜明、治理效果斐然的区域治理品牌。村(居)层面,持续7年开展城乡社区优秀服务品牌建设活动,形成了“鲁班80365”“曲巷哨音”等165个市级和500多个区级服务品牌矩阵,不少品牌在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针对社区服务精准度提升,我们持续开展城市社区“微治理”“民政资金微实事”活动,7年来投入2100多万元实施了400多个“微治理”项目,社区停车难、路况差、设施少、秩序乱等居民微需求有效解决。

六是织密精网微格,赋能“网格化”,治理实效全面增强。我市构建了“三级指挥、四级联动、五级协同”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格局,每年投入6000万元用于网格化建设,网格知晓率、矛盾调解率、矛盾解决率均位列全省第一。聚焦治理结构完善,落实“网格报告、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网格事项准入退出机制,网格工作开展更加有力有序;聚焦治理载体规范,深化“精网微格”工程,划分综合网格7066个、专属网格215个、“微网格”3.21万个,用网格连接起千家万户;聚焦治理力量提振,成立网格党支部5517个,配备专职网格员2404人,积极构建起“1+1+1+N+N”的网格工作力量体系;聚焦治理效能凸显,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采集重点人员信息3.8万余条、事件信息153万余条,搭建1.4万个网格服务微信群,广大群众在政务服务办理、网格动向查询、社区问题上报等方面有了统一便捷的平台;聚焦治理方式智能,全面应用“泰治理”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归集全市14个部门60余项近亿条数据资源,各类事项高效流转、规范处置。

针对基层治理与服务,我们探索了一些举措,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今后一个时期,我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期待和要求为强大动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继续从提升“五社联动”实效、开拓“智慧治理”路径、充实“网格模式”内涵等方面出发,下苦工,出实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泰州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作出更多民政力量。


杜宽军(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谢谢曹局长。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

江苏广电记者:就业和社会保障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请问今年以来我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如何?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来推动就业回升向好并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黄东平(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谢您的提问,感谢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重大要求,坚决扛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的人社担当。

首先,全市就业形势实现总体稳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国家和省市系列惠企政策,有效减轻企业负担1.67亿元,精准投放“苏岗贷”等低息贷款12.2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5.42万家。全力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开展人社服务“百人走千企”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396场,服务企业3.12万家,提供岗位需求超10万个,并针对企业所需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53万人次。全面优化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建成规范化零工市场2家、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3个,就近提供各类就业服务1.82万人次,新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3465个,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463人。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兜底作用,为1.71万人发放失业金1.33亿元、代缴医保费2801万元。截至7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2.2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891人。

其次,全市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截至7月底,城乡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分别达203.07万人、77.1万人、96.9万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6月底,3.01万困难人员享受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415.93万元,1606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为52.6万名退休人员调增补发基本养老金4.38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15元,惠及93.95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员。

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特别强调“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这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扣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努力向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交出一份优异的人社答卷。

一方面,站在战略高度稳就业,全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是着力优化就业促进机制。更好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机制作用,加大对稳岗效果好、成长空间大且用工规范的企业政策激励,支持创造岗位多、带动就业明显的项目扩岗,鼓励引导各类用工主体开发、储备更多就业岗位,更大力度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推动构建就业友好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着力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大力实施基层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提供专业化就业服务,全面增强服务力量、提升服务质效。同时,统筹建设综合型实训基地和地方产业特色型实训基地,支持引导技工院校围绕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多渠道增强劳动者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能力。三是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全面实施“政策找人”主动服务模式,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和跟踪服务,摸清劳动能力、就业意愿、培训需求,量身定制就业岗位信息、就业政策信息、就业培训信息“三张”精准化服务清单,确保实现“收入有增长、上岗有补贴、权益有保障”。

另一方面,突出人民至上惠民生,全力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着力实施社保扩面。深入推进扩面“敲门行动”,聚焦新投产项目、新开办企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全力消除“参保缴费盲点和真空地带”,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应缴尽缴。二是着力提升社保待遇。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要求,及时做好各项待遇调增。扎实推进城乡居保集体补助试点,逐步扩大集体补助覆盖面,鼓励引导城乡居民多缴费、长缴费。三是着力优化经办服务。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人社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网办”,做到线上线下事项统一、服务联动、多端协同。深化拓展社银合作,加快推进社保业务家门口“就近办”。纵深推进“暖心居保”服务品牌建设,持续巩固社保卡在民生领域一卡多用成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人民数字传播记者:上个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对外公布,措施明确:“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请问,我们泰州在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

张照平(市住建局四级调研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高度重视,2021年,国、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2022年,我市也出台了《泰州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总体要求、政策目标、工作举措以及组织实施等内容。

文件规定保障对象为辖区无房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不设收入线门槛;筹建建设住宅型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小户型为主,宿舍型以建筑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小户型为主,租金不高于市场租金水平的90%,年涨幅不超过5%。

文件积极引导多主体参与,通过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建设、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建设、存量闲置房屋改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等多种形式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享受增值税、房产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价格标准执行。

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是近年来省市民生实事项目,今年经各地申报,国省备案下达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计划任务13800套,市住建局多措并举推进房源筹集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新开工16181套、基本建成14555套,分别占省下达任务的117.25%、122.72%,已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

去年,市委组织部下发《泰州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关爱暖“新”窝若干措施》后,市住建局迅速响应,做细做实保障性租赁住房“下篇文章”,将符合条件的快递小哥等新的就业态群体纳入保障范围,2023年1月,首批34名外卖快递小哥入住华润、祥龙小区保障性租赁住房。为更好地托起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梦”,下步工作中,市住建局将紧紧围绕构建“泰安居”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将来泰就业创业青年人、新市民纳入保租房保障范围,满足他们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租金支出负担。并通过新建、改建、存量盘活等多途径,重点在产业园区、商业集聚区、高校周边等,集中打造一批保障性人才住房,提升城市温度,满足我们青年人、新市民的安居需求。

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配租条件不设收入线,原则上应在属地市(区)范围内无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由申请人或申请人所在单位统一向产权人或运营管理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无法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可出具诚信承诺书。申请经产权人或运营管理单位审核通过后,双方签订租赁合同。

泰州广电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请市卫健委纪局长简要介绍下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方便百姓在家门口看病就医方面主要有哪些举措,谢谢。

纪敏(市卫健委党组成员、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作出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重要指示精神,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方便百姓家门口看病就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补齐规划短板。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建有乡镇卫生院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个,村卫生室106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2个,基本达到每个建制乡镇建好1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每个行政村或3000-5000人建成1所村卫生室,基本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补齐设施短板。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围绕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我市加大政府投入,全面推进基层机构的就诊环境设施改造的提档升级。一方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3年来,全市新扩建1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另一方面重点建设好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累计建成11家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服务能力已经达到二级医院基本标准水平。

三是补齐能力短板。我们聚焦群众常见病诊疗需求,依托泰州市人民医院、泰州市中医院等三级医院重点专科成立基层特色科室市级孵化中心重点建设单位9个,对基层实施精准帮扶,累计建成省级基层特色科室24个,市级基层特色科室151个。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基层机构共有39个,占总数的30%,达到国家基本及以上标准比例达到80%。

四是补齐人才短板。2019年,我市全面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明确27条支持性政策措施,采取培养、培训、遴选、下沉、共享等“七个一批”组合举措,努力壮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近5年来,面向高校招录640名农村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面向基层遴选610人次省优秀基层卫生骨干人才;遴选省级基层卫生骨干人才610人次;培训基层全科医生、护理、乡村医生三类人员1000人次左右;近60%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证书。

五是补齐服务短板。我市在率先以地级市统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推行“1﹢7﹢N”的家医签约服务模式,创成省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创新单位12家。特别是去年底平稳实现新冠疫情迎峰转段过程中,全省率先实施“网格+警格+医格”管理,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7月份以来,我们在全市农村地区组织开展“千医巡诊万村行”活动,全市组建660多个巡诊服务团队,按照每月至少2次的要求为村民提供常见病诊疗、健康宣教、重点人群健康指导等服务,巡诊服务覆盖到所有行政村。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进一步在做实基层常见病首诊、做强基础医疗、做优健康服务上下功夫,加快建设优质高效整合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保障城乡居民就近获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现代快报记者:目前海陵区在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如何深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取得更好成效?

韩建荔(海陵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谢谢记者同志的提问。广大市民朋友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通过今天的专场发布会与大家交流。近年来,海陵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基层微治理,夯实民生保障各项措施,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

一、强化基层治理,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提硬件、优管理,增强基层服务效能。盘活街道、机关闲置资源,推进基层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11个镇街、152个社区全覆盖。完善老人日间照料、残疾人康复、儿童关爱等社区功能室打造,丰富群众文娱生活。探索“五社联动”融合机制,选优培强社工队伍,以服务凝聚群众,激发自治积极性。二是精细化、智能化,完善网格治理模式。实施“网格大提升”工程,555名专职网格员驻点到772个网格,打通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完成“线上救助”“家门口式诉讼”“一站式矛盾调处”等十大政法惠民实事项目。高标准建成区级综合指挥中心,连续三年实施新一代雪亮智慧技防工程,建成人员密集场所追踪系统,新建技防小区264个、智慧校园76个。三是强法治、广惠民,依法提升法治水平。在10个镇街布设远程公证系统,上半年办理便民惠民帮扶公证360余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区761名“老娘舅”调解员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加强群众法治宣传,利用“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民法典活动月等契机,广泛开展法治灯谜、歌舞表演等群众法治文化活动。

二、做实民生保障,落细落实保障政策。一是惠民生,持续深化民生服务。围绕就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今年,重点实施10大类27项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城市儿童书坊已投入运营并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建成城东中心小学济川校区,今年秋学期将正式启用,泰州第四人民医院综合ICU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暖民心,不断完善生活保障。创新推出“就业人才惠企服务承诺制”,精准开展11类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网,加强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改善,分层分类落实保障、优抚、安置等政策,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和医保惠民行动,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三是强信心,着力改善公共事业。开展老城有机更新,全力推进“三大门”建设、“八老十难”攻坚,全市率先实施房屋征收“房票”安置政策。聚焦“一老一小”,累计适老化改造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900户,全区托位总数达2090个,深入推进幸福教育,创成省市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3所。实施健康海陵攻坚行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49个,优化基层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把人民幸福摆在更加显著位置,紧盯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聚焦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持续深化社区微治理,推动民生事项快落实。一是抓源头破难题,更高水平满足群众需求。加快启动二附中新校区、泰州市少年宫、春晖幼儿园二期项目建设,加快运河路小学、运河路幼儿园项目主体施工,预计新增学校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学位3240个。致力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快四人医创建三级乙等医院,推动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建设,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二是抓民生增福祉,更加有力保障群众生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创业质量。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研究出台整体解决方案,推动“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拓宽房屋征收与补偿渠道,满足人民群众对房屋多样化需求。三是抓整合强队伍,更富成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以构建连锁型、区域互动型综合服务设施为目标,因地制宜丰富助老托幼、文化体育、互助共享等功能。实施网格员、社工赋能提升工程,统筹设计“微治理”服务项目,搭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行大道,民为本”,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聚焦群众的多元化诉求,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听取民情、关注民意、办好实事,也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对我们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杜宽军(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有关部门或相关市(区)联系,会后进行深入采访。同时,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对本场发布会和接下来的系列主题发布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入报道。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