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努力推动泰州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发布会
——推进农业现代化专场
  • 信息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 发布日期:2023-08-10 09:30
  • 浏览次数:

时间:8月10日(星期四)上午9:30

媒体:中央、省级媒体,泰州市主要新闻媒体,以及部分网络媒体。

主持人: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杜宽军

嘉宾: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建军,泰州市住建局四级调研员赵锦明,泰州市水利局农村水利和与水土保持处处长、四级调研员姜春宝,泰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顾博明,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邵国昱

发布会现场

杜宽军(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系统反映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担当新作为,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举办“努力推动泰州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发布的第二场——推进农业现代化专场。

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建军,泰州市住建局四级调研员赵锦明,泰州市水利局农村水利和与水土保持处处长、四级调研员姜春宝,泰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顾博明,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邵国昱。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四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农业农村发展放在现代化建设优先位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市农业农村局张建军副局长介绍一下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的主要举措。

张建军(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泰州“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三农”工作一直寄予厚望,今年以来两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立足泰州农业农村发展所处阶段方位,锚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的主要举措。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聚焦建设农业强市总目标,凝心聚力抓推进,攻坚克难促振兴,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业农村工作始终站稳全省第一方阵,为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奠定了坚实根基。

一是“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增强。在粮食生产上,坚持稳面积、提产能,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力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保持稳中有增。去年粮食播种面积565.5万亩、总产量281.3万吨,粮食亩产497公斤,单产水平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在“菜篮子”产品保供上,全年生猪出栏136万头,蔬菜产量347万吨,水产品产量近40万吨,河蟹养殖规模多年领跑全省,“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畅销省内外。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6.55万亩,占耕地面积75%,亩均粮食产能提升10%以上。

二是乡村产业特色鲜明。出台了泰州市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培育打造一批优势主导产业集群,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粮油蔬菜加工业链式发展。形成了年产值达60亿元的兴化市戴窑大米加工产业链、年产值达40亿元的“苏三零”面粉产业链以及百亿级高港粮油加工产业链。兴化脱水蔬菜加工企业年产值达50亿元。休闲食品加工业集聚发展。骥洋、伽力森、安井、鲜时、超悦食品等一批规模加工企业发展壮大,“黄桥烧饼”“靖江肉脯”“溱湖八鲜”“沙沟鱼圆”“靖江汤包”等一批“乡字号”“土字号”乡土特色食品品牌叫响市场。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马桥草莓节、千垛菜花节、溱潼会船节等节庆活动声名远播。大力发展镇村产业,创成全国农业产业强镇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个。农产品质量品牌效益更加凸显。全市绿色食品349个、有机农产品11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1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5.2%,居全省第一等次。近期成功举办首届农产品未来加工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论坛、2023江苏•稻米全产业链发展大会等活动,泰州农业影响力持续攀升。

三是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泰兴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靖江市和兴化市开展闲置宅基地线上审批和闲置住宅流转线上交易试点,“小杨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模式在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靖江市、新桥镇等10个镇、德胜村等86个村,分别成为乡村振兴首批先行市、中心镇、示范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6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72家。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1.18万家,农民合作社3207家,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843家。试点示范平台载体数量多。全省为数不多的整市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拥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5个,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38个。

四是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有力。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科技资源平台丰富。先后建成中国农业大学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泰州研究院、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研究院、扬州大学(兴化)乡村振兴研究院等涉农科研平台,引进各类科研人员486人。种业发展水平处在全省前列。建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水禽基因库、国家级姜曲海猪保种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8%以上,海陵区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农机装备水平持续增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超过全国平均11个百分点,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69家。兴化市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创成“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五是城乡发展更趋均衡。城乡收入比持续缩小。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17元,增幅7.4%,增幅列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2:1,比全省城乡收入差距小0.19。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6.6%,增幅继续领跑全省。乡村环境面貌加快改善。今年以来,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开展村庄垃圾清理暨“三乱”整治专项行动,针对城郊接合部、“五沿”“五旁”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清理,集中整治乡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现象。截至6月底,478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改造农村户厕22130个。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美丽指数发布工作,将全市85个乡镇(涉农街道)、1262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评估范围,目前已正式发布第1期美丽指数。资源要素下乡渠道持续拓展。2020年起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三年累计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48个,完成投资232亿元。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开工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18个。开展“泰惠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活动,惠及28.45万个农户和经营主体,授信额度达519亿元。创新开展农业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放抵押贷款5410万元。

二、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的主要举措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光荣使命,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市政府作出一系列部署。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专题调研,出台了《泰州市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泰州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泰州市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行动方案》等文件,目前正在制定《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行动方案》,将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作为新征程上做好泰州“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总牵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更有针对性固根基、提效益、扬优势、重创新、增活力、促和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在稳产保供上作贡献。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在保产量、提产能、扩来源上下功夫,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60万亩以上,单产稳定提升,2028年底前将永久基本农田中能够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田块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左右,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7万头左右、规模养殖场保有量稳定在400家以上,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水产品产量达38万吨以上。

二是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在乡村产业上强优势。结合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目标、定位,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足、做活、做精“土特产”文章,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2+N”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格局。全市培育优质粮油、特色水产2条五百亿级优势农业产业链,规模畜禽、健康食品、绿色果蔬3条超两百亿级重点农业全产业链,休闲农业1条超百亿级地方特色农业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1200亿元,休闲农业年综合收入超100亿元,农产品网络年销售达130亿元。

三是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在科技创新上求突破。整合科技、产业、人才等创新要素,建立特派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团队)服务制度,深度推进科技和农业对接、增效与增收同频,共建农业产学研平台10个,建设并认定20个市级现代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每年示范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20项以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3000个。加强农业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育成15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泰州特色的泰粮、泰畜、泰禽、泰渔和泰菜等新品种。

四是加快机艺融合数商赋能,在物质装备上求提升。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深化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两大行动”。强化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农业“智改数转”,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农业、植物工厂、垂直农场等,建设智慧园区10个、数字农场(牧场、渔场)20个,“无人化”农场10个。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推进县级电商产业园区建设,打造40个主业发展特色鲜明、电商生态圈发展良好的电商强镇(村),培育50个农产品电商销售超1000万元骨干企业。

五是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在农业农村改革上走在前。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集成性、联动性,尊重农民意愿,突出重点领域,注重点面结合,持续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村改革强大动能。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破解耕地细碎化等问题。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有效解决延包中面临的人地矛盾、政策调整、承包方和经营方权益保障等问题。稳慎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开展农村宅基地线上审批、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流转线上交易试点,推进农村宅基地“人、房、地、权”一张图管理。

六是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在农民增收致富上求实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推动就业创业富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富民,实施救助帮促富民,全方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进一步构建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幅7.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通过参股农业龙头企业、村与村合作、村与基层供销社合作、村企等形式,努力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80%、100万元以上村占比40%以上、20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20%。

七是实施乡村高标准建设,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作示范。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推进乡村高标准建设,有效改善乡村规划引领度、基础设施完备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乡村治理和谐度。到2025年城镇开发边界外规划发展村庄基本做到村庄规划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农村户厕粪污接管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推动指导2个市(区)、20个乡镇(街道)、200个行政村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建成特色田园乡村100个,新建、改造提升省级绿美村庄80个。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由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行动方案》的起草与落实,后期还将启动农业强市规划的编制工作。由于农业强市建设涉及范围广、部门多,我们将积极推动部门间协同配合,促进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推进落实,主动牵头协调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杜宽军(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谢谢张局长。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


泰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市是如何以特色田园乡村为抓手,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

赵锦明(泰州市住建局四级调研员):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提问,也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其核心要义在于以产业强为基础,塑形环境“美”,铸魂精神“和”,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这与我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十八字”内涵高度契合。

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强化“首提地”担当。自2017年我市特色田园乡村启动至今,六年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1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25个,实现了市委、市政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要求,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泰州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六年来,我们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架构。建立了由市长任第一组长,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农业、住建的副市长任副组长,19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持续推动政策措施向特色田园乡村聚焦。

六年来,我们制定了创新性的工作机制。在试点阶段,构建了市、市(区)、乡镇、村四级联动的“5333”工作机制。在面上创建阶段,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纳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指导已命名的特色田园乡村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建设品质、筑牢发展根基。

六年来,我们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特色田园乡村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户厕改造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分类收集、分类处置”,“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一体,特色田园乡村基本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条件。

六年来,我们推动了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推动当地农产品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涌现出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千垛菜油、溱湖簖蟹、泰兴白果、祁巷小杂粮、德胜水蜜桃、印达葡萄、万科“八十八仓”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

六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果逐步推向社会,提升特色田园乡村面上影响力,吸引更多资源要素聚焦特色田园乡村。先后举办“新农人”大讲堂,组织“新乡贤、看变化、促振兴”主题活动,开展“特色田园梦·乡约在泰州”万人行活动,展示建设成效、对接洽谈项目。发布“泰州红+田园绿”特色旅游线路,“点燃”乡村旅游市场。举办特色田园乡村“东罗沙龙”,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我市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与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深度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兴化东罗作为北师大海外留学生研学基地。

六年来,我们取得了全省领先的建设成效。试点阶段,我市在工作机制、试点数量、建设进度、上争资金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累计创成14个省级试点和5个市级试点,共上争省补资金1.83亿元,为全省最高。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面上创建”工作,市财政每年支持2800万元用于市级创建村的培育,形成了“梯次推进、联动塑造”的良好建设格局。泰州市和兴化市先后被省政府表彰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人民网、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宣传报道。

整体而言,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创新性、系统性的工作。当前正值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的关键时期,我们深感责重如山、使命如磐。下一步,我们将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锚定目标,工作再发力。紧紧抓住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政策机遇,围绕“到2025年底,全市确保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0个、力争90个,同时力争创成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的目标,主动作为,争先进位,力争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数量和质量上再次走在全省前列。

二是紧扣实效,措施再聚焦。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传统村落保护、重点及特色镇建设等项目融合推进,加强政策的整合、力量的整合、资源的整合,以及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集体经济的整合,形成条块联动、上下协同、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强化推进,责任再压实。市田园办将继续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及时研究解决问题,适时总结推广典型范例和经验做法,进一步健全督查通报、技术指导、考核验收等工作制度,加强对各地的指导督促,同时还将通过可持续发展考核,压实已命名村庄的长效管理责任,切实维护、巩固、发展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果。


江苏卫视记者: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市正在推进水利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和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请谈谈这方面工作的必要性和开展情况?

姜春宝(泰州市水利局农村水利和与水土保持处处长、四级调研员):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提问,也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这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方面

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区域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提高农业旱涝保收能力,改善水土环境,提高人居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为灌区农业持续稳步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2)提升农民收入的需要,大中型灌区所处区域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以农业为主,农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3)改善农村河道生态和人居环境的需要,通过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对河道的整治,实施河道两侧护砌和绿化改造,同时将河床淤泥彻底清理,根据灌溉与排涝的需要适当拓宽河道,形成一个良好的水系生态景观系统,为周围的居民营造一个生态、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

我市目前拥有大型灌区1个--泰兴市城黄灌区;8个中型灌区,分别是姜堰区周山河灌区、溱潼灌区、靖江市孤山灌区、西来灌区、西部灌区、高港区高港灌区、泰兴市黄桥灌区、海陵区卤西灌区。到2022年底,总投资9.67亿元,其中上争省级以上投资约6亿元,疏浚整治河道410公里,新建节水渠道324公里,灌溉站等建筑物1062座,受益农田面积达150万亩,灌区改造项目实施后,基本实现“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目标。

另外,我市的泰兴沿靖灌区、海陵新北灌区、兴化垛田灌区三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60万亩)目前已经成功申报进入水利部灌区项目名录,近期也将实施。

二、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方面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生态河道。生态河道建设是指在传统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加入生态学理念,并根据河道现状和功能,对工程进行生态设计,构建符合地域生态特征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及岸坡生态系统,形成物种丰富、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河道系统,实现“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那么,为什么要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呢。一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中央、省委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要求。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有助于遏制河道环境污染,防止河道生态系统退化,符合中央和省委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要求。二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农村河道水环境状况很不平衡,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急需进行生态河道建设。三是推行河长制的要求。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县乡级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因此,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市各地根据规划,每年以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中小河流重点县等中央、省级项目为抓手,通过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措施,持续性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作。“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13.5亿元,共建成农村生态河道784条长2203公里,其中县级河道97条长603公里、乡级河道687条长1600公里,全市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41.9%,较十二五末期增长近3倍。

在生态河道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建设之前通过科学的论证,防止盲目建设带来的各种浪费以及污染问题。通过生态河道的建设使人们能够充分的享受河道所带来的经济上的便利以及生态环境上的益处。二是体现生物多样性和本地化。在生态河道的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保证整个河道和周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硬质化,使用本地常见的植物措施,从而保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三是提倡渐进式治理。河道生态恢复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在建设中遵守相应的自然规律,不急功近利,充分发挥河道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功能,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资,同时也能得到最佳治理效果,避免人为干涉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今后几年,我市仍然将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作为工作重心之一,持续开展这项工作,每年建设农村生态河道不低于300公里。到2025年底,全市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将达到6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新华网记者:请问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顾局长,泰州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有哪些举措?

顾博明(泰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一是扎扎实实抓好地方储备粮管理。充分发挥地方储备粮“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年初,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完成年度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下达。严格按照各月末实物库存不得低于总量计划70%的要求,如期完成储备小麦、粳稻、食用油的轮换任务。全面落实“两分离、四分开”改革任务,市本级和各市(区)均建立了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专库,全市地方储备保障率达150%以上,成品粮油储备达10天以上消费量。目前全市粮食储备充足,粮食安全有保障。

二是全力以赴抓好夏秋两季粮食收购。提前部署,分析研判市场形势,充分预估困难,谋划对策措施,做好收购进度、收购价格监测。统筹做好粮食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指导储备企业组织落实好地方储备粮轮入任务,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优化库点布局,落实惠农政策,防止发生农民“卖粮难”。强化收购监管,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粮食收购联合检查,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三是推进粮食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各地主动作为,推动企业间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进一步畅通区域内循环,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粮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全市规上粮油加工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500亿元,位居全省设区市前列。粮食产业集聚步伐加快,靖江粮食物流产业园、高港综合物流园、泰兴市滨江粮食物流产业园、兴化粮食物流产业园4个园区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仓储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市现代型仓储设施覆盖率达92.65%。

四是织密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防护网。按照年度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方案,一方面开展夏秋两季小麦、稻谷的质量调查,及时形成两季粮食长势、产量和质量预测分析报告,为科学研判我市粮食生产形势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加强新收获粮食的品质监测,准确提供粮食等级、质量和卫生指标数据。

下一步,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快补齐粮食安全工作中的短板弱项,不断发展壮大粮食产业,提高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现代快报记者:兴化市作为农业大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将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邵国昱(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泰州兴化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重要论断,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对标落实、加压奋进的发展坐标。近年来,我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供销合作社“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县,连续三年位列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县级排名第一等次,兴化农业现代化走在前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要求,我们将紧扣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行动方案,大力实施争当农业强市“七大专项行动”。

一是实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提升专项行动。以“小田变大田”改革为关键抓手,结合带位置保护耕地工作,有序稳妥推动承包地以外的田埂、坑塘等地块整平复垦,在不减少农户土地确权面积和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开展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推动农田增量、农业增效、集体增收。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利用本地大纵湖、洋汊荡、蜈蚣湖、陈堡草荡等湖泊湖荡水域资源,鼓励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二是实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策应大健康产业,立足里下河生态康养基地的定位,把生态农业嵌入康养元素、健康因子,全力打造国家级健康食品产业园。主攻发展预制菜产业,优先推进鱼、虾、蟹等水产品预制菜发展,加强冷链物流、检验检测、标准制定等要素保障,培育推介地缘特色“大纵湖鱼头”“大纵湖有机鱼”“草荡十宝”等水产品牌。加快推进农文旅产业,放大“兴化垛田”世界双遗产优势,培育“千垛百味”品牌,发展美丽乡村+农业、休闲、康养等为一体的新产业新业态。

三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优势,重点聚焦“两核—三区—六园”,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持续开展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通过示范创建,增强科技支撑,形成园区各具特色、共同发展的态势。强化农技推广队伍和能力建设,推进科技人才下沉服务,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是实施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提升专项行动。以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加快高效专用农机的引进,鼓励研发智能化、绿色化、特色化农机装备,整合完善全市数字农业一张网,将优质粮油、特色水产、特色果蔬等各产业、各经营主体、各个示范基地数字农业建设情况进行整合,打通产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形成链式发展。

五是实施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宅基地线上审批省级试点,研究构建农村宅基地一体化管理系统,推动乡镇全面有序开展宅基地审批,推进农村宅基地“人、房、地、权”一张图管理,依法用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

六是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专项行动。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培育新农人、新农干,构建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农村创业园区、孵化实训基地,造就一批创新创业带头人。以产业振兴为目标,全力推进标准厂房、设施仓储、冷链设备等村集体增收项目,确保项目稳定良性运转,实现村强民富。

七是实施乡村高标准建设专项行动。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治提升”行动。在全域整治提升上,按照“划分类别、制定标准、典型示范、有序推广”的思路,从乡村产业兴旺度、文旅产业融合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等多个维度,对全市所有村庄进行分析分类,通过开展整治提升行动,彰显特色、补齐短板。在百村示范引领上,筛选100个村庄,优先考虑特色田园乡村、传统村落、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重点村,分三年梯次推进,深度打造泰州“两田一湖”之“兴化垛田”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杜宽军(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有关部门或相关市(区)联系,会后进行深入采访。同时,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对本场发布会和接下来的系列主题发布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入报道。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