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2024-06-19 08:32
- 浏览次数:
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将于6月19日入梅,今年梅雨量300~500毫米,较常年的247.4毫米雨量明显偏多。梅雨季节易出现强降雨、连续阴雨、低压闷热等恶劣天气,对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水产养殖户要重点做好以下措施,确保安全度梅。
1、适时降低池塘水位。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强降雨前要适当降低池塘水位,预留空间,防止发生溢塘,水产品逃逸。
2、提前检修设施设备。要提前检修堤坝池埂,进排水系统及防逃设施,维护保养增氧机、水泵、电力设施、投饵机等,确保正常运转。
3、强化水质管理。梅雨期间水质容易出现大幅波动,尤其要做好水质管理,降低对水产养殖的影响。遇连续阴雨、天气突变等情况时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没有增氧机的池塘,要及时使用增氧剂,后半夜使用效果最佳;养殖密度较大、水质不稳定的,应增加使用频率,确保水体溶氧充足。要抓住梅雨期间的晴天,及时补肥补藻补菌,保证水体较好的肥度,促进藻类、菌类的生长,维持水体藻、菌平衡。
4、做好病害防控。梅雨期间鱼类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指环虫等疾病,河蟹易发生水肿病、烂鳃病、肠炎病等,小龙虾易发生白斑综合征、弧菌类疾病等。保持水质稳定良好可有效控制疾病发生。发病后,应根据病种及时针对性用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要及时打捞死亡水生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蔓延。
5、合理投喂饵料。梅雨季节饲料易潮解和霉变,要做好饲料储存和保管。根据天气情况、水质变化、摄食情况等因素适当调整投饵量。遇到阴雨天气应减少投喂,避免浪费、污染水质;连续暴雨会导致水产动物摄食积极性降低,应减少投喂或暂停投喂。待天气好转后,逐步恢复投喂量。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增强养殖对象抗病和抗应激能力。
6、加强巡池等日常管理工作。应加强巡池,至少坚持早、中、晚各一次,观察水色、水质、养殖对象的摄食、活动情况,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