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动态
兴化市推动生态“高颜值”向经济“高价值”转化
  • 信息来源:兴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24-09-25 16:56
  • 浏览次数:

近年来,兴化市积极探索从生态优势到产业优势、从品牌优势到高附加值的实现机制,形成“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路径,构建绿美生态“价值链”。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根据区域生态产品类型和特征,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价值核算指标体系编制。统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价值实现模式,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和实施机制,已受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66件,涉案总金额486万元。实行生态补偿管理机制,从2018年起,兴化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制定《兴化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通过打造“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模式,延伸生态产业链,深入挖掘生态产品潜在价值。

多措并举,打造生态富民“旅游餐”。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逐步开展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修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及生态旅游等工作。把“四季花海”作为最鲜明的生态标识打造,在“春看菜花”首次推出夜间实景剧演出、“夏赏荷花”创设互动体验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推动秋季品蟹赏菊“爆款出圈”,让“冬览芦花”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摄影新热地。以“旅游+”为主抓手,积极推动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大健康等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该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约663.5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2830万元。其中,水上森林门票收入1130万元,占比39.9%,提前完成年度营收任务。

点绿成金,挖掘生态产品“聚宝盆”。建立垛田龙香芋种植基地,实行绿色标准种植,恢复泥渣壅根传统种植法,垛田龙香芋登上《舌尖上的中国》。充分利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优势,坚持无害化生产,推广优质食味品种粳稻9108,“兴化大米”被央视推介为“全国最具魅力农产品”,获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积极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建设,融合设施渔业、生态修复、健康养殖,大力发展蟹鳜、虾蟹、稻蟹等多种综合养殖,形成了“提水、种草、投螺、稀放、调控”特色河蟹生态养殖模式。“兴化大闸蟹”获得地理标志和集体商标使用权,品牌价值313.36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