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海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25-08-21 10:35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海陵区创新构建以“三项服务”强根基、“三类普法”拓影响、“三期监管”严把关为核心的“三三”工作机制,推动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效、群众满意度与社会知晓度同步跃升。
聚焦民生需求,“三项服务”筑牢满意度根基。推行“点援制”服务,建立涵盖各专业领域的优质律师库,受援人可依据案件性质及自身意愿“点选”律师,有效提升服务的匹配度与信任感。实行经济困难“个人承诺制”,以“诺”代“证”,让群众少跑路,切实解决群众在申请法律援助中来回跑、开证明难等问题,实现法律援助申请“零跑腿”。针对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等时效性强的案件,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流程、优先受理、快速指派,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强化立体传播,“三类普法”提升社会知晓率。依托社区法律讲堂、乡村法治文化墙、广场集中宣传等传统阵地,以及短视频、公众号、直播等新媒体矩阵,高频次解读法律援助政策、申请条件及典型案例。深入农民工聚集地、残疾人服务机构、中小学校园等场所,开展维权锦囊、成长护盾等主题普法活动,提供面对面法律援助指引,提升重点群体依法维权意识与能力。定期组织承办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案件质量规范、沟通技巧及职业道德专项轮训,持续提升队伍专业素养和服务标准化水平,筑牢质量提升的人才基础。
严守质量生命线,“三期监管”构建全流程闭环。严把承办机构和律师资质入口关,优先指派专业匹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律师承办复杂案件,同时实施标准化案件指派流程,明确承办要求与质量目标。建立案件办理关键节点报告与提醒制度,引入信息化手段对案件进展实时跟踪,通过庭审旁听、受援人回访等方式动态监督服务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倾向性问题。组建由资深律师、法官、法学专家组成的案件质量评估委员会,采取交叉互评、重点抽查等方式,对已结案件逐卷进行量化评分与质效评析,严格落实评估结果运用,形成“评估—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