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2021年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情况分析
  •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2-03-28 08:52
  • 浏览次数:

水是工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有力保障。泰州市地处江淮下游,水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推进,工业用水量持续增大,水污染、水浪费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一、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基本情况

 (一)取水总量平稳增长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总量达7.16亿立方米,同比上升6.1%。地表淡水仍是最主要的取水源头,取水量达5.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占取水总量的83.3%;地下淡水取水量0.03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8.1%,占取水总量的0.4%;自来水取水量1.16亿立方米,同比上升7.5%,占取水总量的16.2%;再生水(中水)、雨水和其他水取水占比低于百分之一,取水量0.00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5%。

 (二)用水效率有效提升

 用新水量是衡量企业总体用水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新水量=取水量合计-外供水量合计),2021年我市持续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不断改进企业节水工艺,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用新水量达1.58亿立方米,同比下降6.1%,低于取水量增速12.2个百分点,用水效率明显提升。

 (三)高耗水行业相对集中

 行业取用水集中度高,高耗水行业对泰州市取用水量影响明显。泰州市规上工业企业涉及用水的34个行业中,有22个行业取水量不同程度同比上升,上升面达64.7%。取用水量超过500万立方米的行业有7个,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七大行业取水总量合计6.79亿立方米,同比上升6.3%,占比94.8%;用新水量合计1.21亿立方米,同比下降8.6%,占比76.6%。

 (四)水循环水平不断提高

 循环利用水可以减少企业向自然取水需求,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近年来,泰州市不断强化节水管理,规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不断提高。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重复用水利用率为78.8%,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从行业分布看,全市规上工业使用重复用水的行业多达24个,行业覆盖面为70.6%。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重复用水量达1.66亿立方米,重复利用率98.4%,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重复用水量达1.5亿立方米,重复利用率77.2%,比去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重复用水量达1.0亿立方米,重复利用率82.5%,比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重复用水覆盖面窄

 受用水成本较低及循环用水工艺改进难等因素制约,部分工业企业加大重复用水力度的动力不足。2021年全市有重复用水企业仅236家,重复用水量5.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8%,重复用水企业占全部用水企业的比重为8.0%。重复用水企业主要集中在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这五个行业,五行业共有重复用水企业107家,占重复用水企业45.3%。

 (二)非常规用水有待推广

 目前我市主要依靠地表淡水和自来水取水,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种类中,两者取水量占比达99.5%,占据工业用水绝对主导地位。雨水、再生水(中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其收集与利用技术难度也不高。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利用雨水和再生水作为取水途径的企业仅6家,而且取水规模非常小,企业非常规用水存在很大空白,需要着力加强对非常规取水的推广。

 (三)污水处理能力需提升

 污水处理资金投入大,获利小,多数企业短时间难以实现污水自行处置,全市污水处理规模需要继续扩大。目前我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有污水处理企业和污水自处理能力的企业共75家,仅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5%;全年污水处理量为0.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6%,相比规上工业企业全年1.5亿立方米的外排水量,处理量占比仅有59.3%。

 三、对策建议

 (一)提升水资源管理效能

 围绕节水型城市建设,优化水资源管理办法,提升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强化企业取水用水计量监测,建立健全企业用水基础台账,督促完善企业节水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内部节水管理水平,推动工业企业用水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价格调节水资源供需的杠杆作用,从政策上引导、经济上扶持,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节水设备、工艺和技术的研发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改良生产设备,促进企业用水高效节约。

 (二)加快水循环利用建设

 城市建设要加强规划引领,规划落实中体现节水理念,大力推进水循环使用的海绵城市建设。在雨水源头开展雨水微循环利用,在雨水径流转运中端加大接纳能力,径流排放末端注重河道容纳。挖掘企业重复用水空间,积极推广和使用循环用水、串联用水、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等,给予企业专项节水补贴;在工业集中区或大型工业园等,统筹建设适应自身需求的不同规格统一污水处理厂,实现统一取水、供水、用水、处理、回收的网格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

 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倡导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充分激发企业和个人节水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践行节水的良好氛围。不断拓展宣传路径和方式,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不同媒介宣传节约用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普及节约用水的科学知识,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把水资源真正当做生命之源来珍惜保护。发挥企业节水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特别是高耗水企业,强化节水意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