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1-3 月泰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平稳运行
  •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5-04-24 16:48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铆足干劲促发展,1-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运行平稳,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一、总体运行情况

1-3月份,泰州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7.38亿元,同比增长7.2%,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8.4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十大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呈现“73态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业增势平稳,分别增长1.3%30.4%17.3%18.3%28.5%22.5%8.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分别下降6.2%12.2%5.4%

1 1-3月份泰州规上服务业分行业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亿元)

占比(%

增速(%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0.32

30.1

-6.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2.94

13.7

1.3

房地产业

8.60

5.1

30.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4.19

26.4

17.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5.31

15.1

18.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5.53

3.3

28.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11

1.9

22.5

教育

1.12

0.7

-12.2

卫生和社会工作

1.83

1.1

-5.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43

2.6

8.7

分地区看,海陵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姜堰区、和泰兴市营业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增长12.9%7.8%7.5%12.7%,高于全市5.70.60.35.5个百分点;兴化市和靖江市增速偏低,分别增长2.6%0.3%,低于全市4.66.9个百分点。

2 1-3月份泰州各市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亿元)

占比(%

增速(%

泰州市

167.38

100.0

7.2

海陵区

21.78

13.0

12.9

医药高新区(高港区)

62.42

37.3

7.8

姜堰区

21.82

13.0

7.5

兴化市

11.64

7.0

2.6

靖江市

28.73

17.2

0.3

泰兴市

20.99

12.5

12.7

从景气调查状况及预期情况来看,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状况景气指数112.3,处于相对景气区间。调查显示,当问及“您对本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评价”时,21.3%的规上服务业企业反映经营状况“良好”,69.7%的企业反映“一般”,9.0%的企业反映“不佳”;当问及“您对下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的合理预期”时,22.7%的企业认为乐观,68.6%的企业认为持平,8.8%的企业认为“不乐观”。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交通运输业发展困境凸显。1-3月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50.32亿元,同比下降6.2%,低于全部规上营收增速13.4个百分点。景气调查显示,对本季度的运行状况的总体评价,仅16.4%的交通运输企业反映经营状况良好,低于全部规上行业4.9个百分点,对下季度经营情况的预期,仅17.4%的交通运输企业表示乐观,低于全部规上行业5.3个百分点。该行业营业收入体量占泰州市规上服务业行业占比高达30.1%,当前运输市场需求疲软、运价下跌不止,行业内卷严重,305家在库企业中,158家营业收入不及去年同期,88家利润总额为负。

(二)规模偏小质量不高。1-3月份,泰州市127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户均实现营业收入1316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07 万元。带动力强、影响广泛的龙头企业数量明显偏少,全市营收超亿元企业仅19家,且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主要集中在三大运营商、公路大桥、以及邮政等大型国有企业,19家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45.64亿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达27.3%,同比增长2.2%,低于全部规上营收增速5.0个百分点。

(三)行业结构有待优化。从企业数量来看,我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主,3个行业的企业数为898家,占规上全部服务业企业数比重达到70.6%,实现营业收入119.81亿元,占规上全部营业收入比重达到71.6%。而新兴行业和与民生密切的行业如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4个行业,规上企业数仅为156家,占全部规上企业数比重为12.3%。行业分布过于集中,行业结构不优,缺乏多元化的支撑,不利于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区域发展较不平衡。从市(区)看,各板块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泰兴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较多,分别有326家、251家,占泰州市企业总数的25.6%19.7%,实现营业收入占比分别达到37.3%12.5%,兴化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最少,共145家企业,占泰州市企业总数的11.4%,实现营业收入占比仅为7.0%,营业收入最高占比与最低占比之间相差30.3个百分点,板块间发展差距较大。

三、对策建议

(一)技术创新,推动物流行业智能化建设。目前,泰州市交通运输业企业大多仍集中于传统货运行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力不足、同行竞争激烈等严峻挑战,建议出台奖励性政策,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积极加入城市配送、冷藏车货运、集装箱道路和铁路货运等规模化程度较高的新兴道路货运行业,通过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方式,推动物流行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扶持,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制定完善的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业龙头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品牌提升以及智能转型等活动,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进行技术装备升级,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植,扩大企业规模,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龙头企业。

(三)优化结构,增强行业与地区发展动能。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巩固传统服务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入 “互联网 +”等大数据相关技术,创新特色服务模式,引导企业借助高技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持续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有效供给的精准化。同时依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科学合理地优化服务业地区布局。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走差异化、特色化的服务业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