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市民政局多举措助力基层社工站高质量发展
  •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 发布日期:2023-04-24 09:51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泰州市民政局持续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按照“一年建服务阵地、两年提服务效能、三年全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聚焦民生需求、做强站点管理、培优专业人才、做实服务项目,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坚持“党建+制度”,打牢组织链。将社工站作为落实爱民惠民政策、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一线阵地,高位谋划,探索形成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叠加整合慈善资源与社会工作,“政府+市场+慈善”提供N项服务的“泰州模式”。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汇编慈善社工站服务制度、采购服务标准、人才选用标准、项目评估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模板,明确将慈善社工站经费支出列入乡镇(街道)财政预算,统筹运用福彩公益金、慈善资金,累计投入资金1386万元,发放建设补贴162.7万元,筑牢基层治理组织链。

打造“阵地+品牌”,延伸阵地链。聚焦融合共建,通过嵌入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会组织发展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民生要素,因地制宜设置服务阵地,整合现有资源支持社工站服务体系建设,部分镇街社工站将服务对象由民政服务对象向社区居民延伸、由民政工作向社区基层治理延伸,扩大基层服务半径。全力建点搭网,着眼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在“老小残特”关爱帮扶、社区治理等领域,探索打造“一镇街一特色”的社工服务品牌,形成了“靖城社工”“悦动三水 爱架四桥”“星桥汇聚 专业共融”“乐享城南”“益童成长”等初具规模的特色亮点服务品牌,累计开展个案服务2648个,社区活动3438个,入户走访50250人,总计服务89820人。

实施“培育+引导”,夯实人才链。社会工作人才是社工站顺利运行的重要基础和智力支撑,在推进社工站建设过程中,泰州市在社工人才配备上提出“1+1+X”的模式,即每个乡镇(街道)社工站配备1名站长、1名副站长、若干名驻站社工,配齐社工专业人才,发挥专业才能,常态化开展社会救助、儿童福利、社区治理等服务工作。注重培优扶植社工人才,先后实施“凤城社工”云课堂培训项目、“彩虹桥”社工督导人才培养项目,组织开展社工免费培训超11万人次,培养本土社工督导人才12名,打造了理论教学、岗位培训、实务督导相互衔接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各地陆续出台社区持证人员津(补)贴制度,通过行政手段引导社工嵌入民政服务领域,为镇街社工让渡发展空间,提升镇街社工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整合“服务+资源”,完善项目链。服务精细化,依托社工站“五社联动、群众点单”模式,精准识别对象、精研各类政策,发现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因人施策、分类管理,建立个性化服务档案,点对点帮扶。全市社工站承接服务项目285个,实现了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社区建设等领域的精细服务全覆盖。整合原有项目资源,搭建社区互助支持网络,将企业慈善资源、志愿服务资源及社工专业服务有效结合,推动镇街社工站与镇政府(街道办)互联互动,按照服务、治理、民生等三大类型,进行项目化推进,以社工站点“一根针”穿好各部门服务“千条线”。目前新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12个,链接各类慈善资源240.76万元,联动志愿者40037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