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416330/2017-13622 | 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通知 |
发布机构 | 泰州市政府 | 发文日期 | 2017-01-06 |
文号 | 泰政办发〔2017〕5号 | 时效 | 已失效 |
-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17-01-06 00:00
- 浏览次数: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6日
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市委、市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对推动全市经济稳定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产业制高点,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国家、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部署,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426.8亿元,增长18.8%,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3.9个百分点,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1.7%。分行业看,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六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684.22亿元、633.1亿元、395.4亿元、368.2亿元、172.2亿元、173.7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8.2%、26.1%、16.3%、15.2%、7.1%、7.2%。
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显著。大力实施企业培大育强计划,以扬子江药业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已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15年,全市共有749家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其中,产值1—10亿元的企业288家,10—50亿元的企业23家,50—100亿元的企业8家,超过百亿元的企业2家。2015年扬子江药业产值突破500亿元,连续2年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首位。美时医疗自主研发出7T超高场成像磁体,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生产动物实验用高端核磁共振医疗设备厂商。我国民营造船排头兵企业江苏新扬子和新世纪,具备制造超大型集装箱船(10000TEU)、液化天然气船、化学品船等高技术船舶能力,并开始涉足海洋装备领域。亚星锚链已成为海工系泊链世界性龙头企业,海工系泊链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一。江苏南极集团开发的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盛光电集团是面向全球提供包括光伏发电站设计、建造、运维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知名供应商。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强化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已发展成为国内轿车领域精锻齿轮的最大供应商。双登集团拥有3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近百项专利,参与和主持起草了AGM、胶体、富液、风光互补电源系统等多类产品的国家标准,成为亚洲地区通信电源、储能电池最大生产商。
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截止2015年,全市已有1个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1个国家环保服务业试点园区、1个国家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和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泰州医药高新区为核心,各省级开发区以及一批重点特色产业园区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发展格局,涌现出生物医药、高技术船舶、化工新材料、特种合金材料、光伏、汽车零部件、核电装备配套、智能电网等一批特色鲜明、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泰州市连续6次入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金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2015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7%,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85.7%。“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2家、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或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7家;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4031件、585件,分别占全市工业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量的15.0%、31.9%;兴化特种合金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排名全国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累计吸引国家“千人计划”37名、省“双创团队”9个。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不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尚不完善。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发展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全球正在孕育新一轮的技术和产业革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以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产业、增材制造、机器人和“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江苏省强化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领先全国,呈现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运行质态优的特征。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市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党和政府的高度支持,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面临挑战: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欧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措施及其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从国内形势看,尽管国家正在推进药品审批制度改革,但复杂、冗长的国家药品审批制度仍然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放眼全省及我市周边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质化现象突出,竞争更加激烈。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四个名城”的战略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对接国家“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开放创新为动力,以集约集聚集群发展为方向,以培育龙头企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强化载体建设为抓手,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软件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业,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努力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促进资源集聚,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发展、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技术引领,创新驱动。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突出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合作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链条延伸,集聚提升。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国家级、省级以及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推进招商选资,不断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加快开放,加强合作。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外开放,瞄准前沿领域,力求在扩大开放合作中谋求更大发展。加强国内互补合作,通过某些领域、某些产品的制高点,融入地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瞄准重点领域的国内外领军企业和关键技术,加大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力度。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泰州市成为国内有影响、全省有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生物制药等若干领域位居全国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构造泰州新经济结构的先导力量。
产业发展规模实现新突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8%以上,其中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000亿元。
产业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5个、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60个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家,建成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环保与新能源3个产业创新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授权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5%。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R&D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
骨干企业培育实现新成效。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产值50—100亿元的大型企业20家,产值10—50亿元的骨干企业50家,积极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主品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产业集聚发展实现新进展。重点建设12家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三、发展方向
“十三五”时期,重点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软件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业等7大产业,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予以优先扶持,形成“3+4”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一)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
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新型疫苗、化学药新型制剂、现代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含诊断试剂)等5大产业,到2020年,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值达到2000亿元。进一步巩固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建成生产规模大、研发能力强、装备自动化水平高、产业链较完善的疫苗产业基地、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生物制药:围绕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基因缺陷等重大疾病防治,积极开展蛋白质复性制造、基因修饰和表达、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规模化生产、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关键技术研发,鼓励基因药物、蛋白抗体及偶联药物的研制,提升基因工程菌或细胞构建表达、动物细胞大规模高效培养与纯化、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产业链各环节水平,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基因重组蛋白质药及多肽药物、组织与细胞工程药物。
新型疫苗:突破疫苗抗原大规模培养、疫苗抗原纯化技术、蛋白纯化生产新工艺技术、疫苗安全性与免疫性技术以及冻干疫苗耐热保护技术和疫苗质量快速评价技术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肝炎、疟疾、结核、艾滋病、手足口等重大或新发传染病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动物疫苗等新型疫苗,积极推动流感、百白破(无细胞)、水痘、麻疹、甲肝、脊髓灰质炎等传统基础免疫用疫苗提档升级,力争在人畜共患病疫苗以及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取得新突破。
化学药新型制剂:突破药物生产分离纯化、手性合成和拆分、生物催化合成、晶型制备、药物生产质量在线控制等技术,积极推进制剂生产缓释、控释、纳米、透皮吸收和粘膜给药、长效制剂、速释制剂、靶向给药等工艺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开发防治艾滋病、恶性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新型抗病毒抗感染药物、神经精神系统药物、降血糖药物、老年病药物、儿童用药等单、复方药物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痛风、免疫低下等疾病以及移植排异反应的新型免疫调节剂。鼓励参与失效专利药开发。
现代中药:着力提升中药提取精制、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炮制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推进中药标准化建设,发展围绕重大疾病针对中医药临床治疗优势病种的中药新药以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组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制备工艺先进的中药新药。重点发展用于治疗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皮肤病、流感等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老年性疾病以及妇科病等的中成药。鼓励开展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制剂改造和二次创新开发。
高性能医疗器械(含诊断试剂):重点发展核磁共振超导磁体、医疗机器人、分子影像、医用直线加速器、可穿戴及远程诊疗设备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高端医疗诊断设备。鼓励生物增材制造(3D打印)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支持植入、介入类新材料和尖端产品研发,重点发展心脏瓣膜、心脏起搏器、新型血管支架、人工关节和脊柱、神经和皮肤等软组织功能修复材料以及康复辅助器具中高端产品。积极发展干细胞、器官再造、外科整形、生物替代材料等高技术医用生物产品。积极探索基于中医学理论的医疗器械研发。鼓励诊断试剂向方便、快捷、精确方向发展,积极研发新型临床诊断试剂,推进新一代基因测序、分子免疫等前沿技术在肿瘤早期筛查、重大传染病诊断等领域的临床应用,支持研发生物芯片检测、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等检验检测关键技术、高端精密检测仪器。
(二)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
围绕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方向,加快提升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建造水平以及关键设备配套能力,努力实现造船大市向造船强市的跨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值达到1500亿元。
高技术船舶:重点突破高效推进技术、降低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低能耗低阻力船舶型线设计技术、减少船舶压载水、节能减排装置应用技术、清洁能源动力装置应用技术、低噪声和低振动设计技术、航行自动化、船舶通信、船舶智能化制造等一批关键技术,不断提升主力船型设计制造能力,加快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船型。重点发展大型液化石油气船(LPG船)、大型低温运输液化气专用船舶(LNG船)、万箱以上集装箱船、化学品船、豪华游艇、豪华邮轮、汽车滚装船等高技术船舶。巩固现有船舶配套空调、水泵、生活污水装置、海上救生设备等产品优势,大力推进船用动力、通讯导航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发制造,进一步提高高技术船舶制造配套能力。
海洋工程装备:突破主流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完整设计链流程、海洋工程总装建造模式、海洋工程产品海上试航调试等关键技术,发展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超大型海洋油气储备中转与供给站、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系泊系统及成套设备等主力海工装备。积极研发制造特种海洋工程船舶(如物探船、工程勘察船、海洋资源勘探船、海洋疏浚工程船、铺管船、平台供应船、钻井船、多用途工作船等)以及R5、R6海洋系泊链、海洋油气开采及储油装置等海洋工程专用装备。
(三)节能与新能源产业
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为重点,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积极构筑泰州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新优势,力争成为通信电源全球领导者、储能电池负极材料全球领先者、单晶太阳能电池全球领跑者。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产值达到1500亿元规模,成为全省重要的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基地。
节能环保:以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和节能减排前沿技术为重点,着力攻克超节能高效中小型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二氧化碳热泵、高效大面积双管板式换热器、二氧化碳及R32环保节能压缩机、高显色LED、蓄热式节能工业燃气炉、节能环保型冷渣机等关键装备技术瓶颈并实现产业化。大力发展水污染处理设备、空气污染处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等。推进高效膜材料、生物环保技术与工艺等材料和药剂的创新应用,积极培育发展聚四氟乙烯滤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等新型环保材料及药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加强废旧不锈钢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节能环保服务机构,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总承包,着力引进一批重点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医生”诊断,推进“互联网+节能”模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新能源:太阳能重点发展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光伏电池及组件、并网光伏逆变器、离网光伏逆变器、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太阳能跟踪装置、便携式控制逆变一体设备、光伏电站监控设备等光伏系统配套产品以及光伏系统集成,打造光伏全流程产业链。积极发展中高温太阳能集热管、高效平板集热器、高效太阳能集热产品等热利用产品。加强太阳能光伏电站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分布式和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储能电池重点发展新型锂电池、正负电极材料、新型电解质、新型隔膜等,进一步完善储能电池产业链,加快推进石墨烯基电池、碳纤维电池、铅碳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重大新产品的研发。核电重点发展核电站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泵、阀、主管道、核级不锈钢无缝管、不锈钢管道配件等辅助设备,打造全国重要的核电装备配套零部件生产基地。风电重点发展风电机组整机和控制系统以及轴承、变桨储能系统、偏航变桨齿轮箱、变速箱等风机关键零部件。
新能源汽车:发挥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势,积极招引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大力发展以智能化、集成化为方向的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备,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新能源整车重点发展纯电动(或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以及燃料电池乘用车、商用车等。新能源电机及控制器件重点发展高效电机、电机控制器及控制软件、可变电压控制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新能源汽车电池重点发展先进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单体以及燃料电池电堆、模块及系统,空压机系统、空压机电机和空压泵及其燃料电池相关材料。充电设备重点发展地面或地下交流充电桩、集中式快速充电站及各类无线充电装置。
智能电网:突破智能输变电关键技术,重点发展特高压电工电气绝缘材料、智能化开关设备、智能变压器、整流器、互感器、电抗器、无功补偿设备、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及电缆附件、电网智能调度系统及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相关的控制类前沿技术开发,积极发展大规模储能系统、微网综合自动化系统、分布式电源并网及控制系统、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接入、自同步电压源逆变器、双模式逆变器、大功率充放电控制器、双向变流器。
(四)高端装备产业
突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高端专用装备等重点领域,不断提高研发、设计、制造的水平,努力实现制造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跨越。
高档数控机床: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重点研发制造大型、精密、高速、高性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成形机床、特种加工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及系统等,更好满足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核电、风电、汽车、机械、纺织、冶金等领域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智能机器人:加快攻克机器人关键技术,着力提升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专用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聚焦智能生产、智能物流,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等工业机器人。围绕养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救援救灾、公共安全等领域,重点发展智能护理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等。大力发展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不断完善机器人产业链。
增材制造:积极发挥国家增材制造(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着力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协同体系,重点突破增材制造关键技术,积极发展依据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数据,采用离散材料制造实体物件的技术设备,加快成果推广运用和产业化进程,大力推动增材制造应用技术与泰州传统行业、特色产业对接,以个性化定制满足市场需求,降低能源资源消耗。
高端专用装备: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机械、化工装备、领域制造、维修和运营管理等专用装备及配套零部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端专用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实施强基工程,积极开发用于各种成型、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测量与控制等的智能基础制造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包括发展智能焊接系统、智能热处理系统、智能锻造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液压系统、智能化测量系统等,加快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五)新材料产业
围绕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加强纳米、石墨烯、增材制造基础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技术研发,积极推动新材料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建筑、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工装备等领域的应用,着力构建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一代材料产业体系。
先进结构材料:高品质特种钢重点发展核电、火电、汽车、高铁、航空航天、海工、石化等领域用特种钢,高品质不锈钢,工模具钢,高性能工程钢,特殊钢或高温铁基合金铸件以及特种高级无缝钢管。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重点发展高精度铜及铜合金产品、高强度导铜材、电解铜箔、压延铜箔、铜合金引线框架、高性能接插原件等电子产品用铜压延材料以及高性能铝、镁、钛及其管、棒、带、板、异型材等各类形状合金产品。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重点发展新型工程塑料与合金、新型特种工程塑料、新型氟塑料、汽车轻量化热塑性复合材料、阻燃改性塑料等新型工程塑料以及高性能环氧树脂、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集酰亚胺树脂、酚醛树脂等新型聚氨酯材料。
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发展稀土永磁、稀土发光材料等高性能稀土材料,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材料、LED光电子材料、新型液晶显示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电解质、高功率石墨电极、太阳能电池材料、绝缘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食品及材料添加剂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塑料薄膜制造等领域的新型膜材料,新型涂料、新型油墨、新型染料、新型颜料等表面功能材料,新型石油化工催化剂、化工、医药及环保用催化剂、高温燃料电池催化剂等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新型防水防护、建筑添加剂、生态建材等新型建筑材料,医用生物材料、金属生物材料(钛合金为主)等生物材料,环境降解材料、新型包装材料等生态环境材料,积极发展纳米、石墨烯、增材制造基础材料等新型前沿功能材料。
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发展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以及聚四氟乙烯、酚醛纤维、聚酰亚胺纤维、高吸水性纤维等为代表的耐腐蚀、耐高温、高强高模、抗热、传导等功能的新型纤维,加快碳纤维、陶瓷纤维、石墨纤维等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发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陶瓷纤维、石墨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等无机非金属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大力发展高效、低成本高性能树脂复合材料。
(六)电子信息产业
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围绕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和信息终端设备重点领域,以重大项目、龙头企业为依托,着力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水平,加快促进产业集聚,积极推动产业向高端攀升。
集成电路:大力引进培育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重点发展广泛用于网络通信、卫星导航、智能终端、工业控制与驱动、智能传感器、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应用芯片的设计与产业化。
新型电子元器件:重点发展新型片式元件、新型连接元件、超导滤波器、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柔性多层印制板电路板、特种印制电路板、节能环保型电子变压器等电子元件,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敏感元件,传感器以及半导体分立器件。
新型显示器件:加快推进新一代显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点发展高性能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新型有源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AMOLED)面板以及新型柔性显示、激光显示、立体显示器件等。
信息终端设备:着力提升电子信息终端设备技术研发、制造水平,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重点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视频监控设备、数字广播电视终端设备、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
(七)高端软件、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业
紧紧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潮流、互联网经济和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新趋势,大力发展高端软件、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积极推动高端软件、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创新。
高端软件:积极培育软件骨干企业,着力提升软件开发水平,重点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云计算软件、移动计算软件平台、高端信息技术支撑软件、数字内容加工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软件,积极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服务,推动软件业加快发展壮大。
信息服务: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运营服务、下一代互联网运营服务、光纤宽带网运营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运营服务,依靠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积极发展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公共事业信息服务。加强大数据中心建设,重点发展数据集中存储、安全管理、预处理及资产化、数据运营、数据保密等级评定与认证、数据产业投资与数据金融服务等业务,积极开展制造业大数据服务、健康大数据服务、政务大数据服务。大力发展公共云计算服务、计算及存储资源租用和应用软件开发部署平台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及研发设计等在线应用服务、安全可信的云计算外包服务及政府业务外包,积极发展面向云计算的信息系统规划咨询、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等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移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网络金融服务等电子商务服务,加快发展大健康电子商务,不断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水平,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推进物联网在工业、农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培育物联网应用服务新业态。
科技服务: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和“双创”服务。研发设计围绕工业设计、人居环境设计、数字文化设计等领域,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外包、研发设计交易市场服务等。知识产权重点发展知识产权咨询检索、分析、数据加工等基础服务和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以及标准信息分析和相关技术咨询等标准化服务。检验检测重点发展面向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积极培育第三方检验检测、计量、认证服务机构。“双创”服务重点要加强“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等产业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沙龙、资源共享平台、开源社区、捐赠平台等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各类创业指导服务和创业投资服务,提高“双创”服务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技术市场导向机制,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券”的政策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各类技术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创新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鼓励企业申报专利,支持企业制定和运用专利战略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支持企业开展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及国际标准制定以及国家和省名牌产品创建。
着力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及共性技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积极发挥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企业和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突出作用,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着力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及共性技术。组织实施云制造示范工程、智能制造突破工程和基因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工程。云制造示范工程重点整合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制造技术,推动各领域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实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相关资源的整合,提供标准、规范,建立可共享的研发、制造及服务新模式。智能制造突破工程重点推进新型传感、高精度运动控制、故障智能诊断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开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及产品在重点产业的应用。到2020年建成智能工厂10家、智能车间100家、带动1000家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基因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工程重点突破新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高效筛选、评价、纯化、大规模细胞培养、制剂技术、质量控制方法等环节的技术瓶颈,加快基因药物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优化平台布局,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健全平台服务机制,提高平台服务水平,努力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重点建设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等3个产业创新中心以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干细胞、高技术船舶、动力电池、智能电网、核电装备、线切割数控机床、新型特种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建材等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批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和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完善一批检验检测实验室。积极争取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在我市布局,建成中科院大连理化所泰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创建国家疫苗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各市(区)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重点特色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覆盖。
(二)骨干企业培育工程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产品科技含量高、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推进传统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转型,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
着力推动骨干企业加快发展。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通过新建投资、收购兼并、合资合作和企业上市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快发展成为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经营状况好、市场前景广阔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骨干企业加快向行业龙头企业迈进。
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对接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百强行动计划,加快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配置创新资源,引导企业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等实行高位嫁接,主动引进外来资本和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争取培育更多企业成为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企业。
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围绕“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加强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积极培育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产业链延伸性好的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层次。
(三)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以产业链条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为目标,重点建设泰州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等12家新兴产业集聚区,优化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加快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园区服务功能,着力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和配套能力,落实“飞地”政策,推进招商选资,加快促进与新兴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产品和企业迅速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形成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合理搭配,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产业发展新引擎。
“十三五”时期泰州市重点培育的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序号 | 名 称 | 依托园区 | 产业定位 |
1 | 泰州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 泰州医药高新区医药产业园 | 生物制药、新型疫苗、高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化学药新型制剂、现代中药 |
2 | 泰州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 泰州医药高新区综合保税区 | 新型显示器、移动通讯设备、智能家居、视屏监控、数字广播电视终端设备等电子信息产品 |
3 | 泰州数据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区 | 泰州医药高新区数据产业园 | 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医药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及软件服务外包 |
4 | 海陵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 泰州新能源产业园 | 光伏组件、新能源装备、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 |
5 | 海陵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 | 海陵工业园 | 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 |
6 | 高港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 泰州港核心港区、高港临港经济园 | 现代中药、化学药新型制剂 |
7 | 姜堰智能电网产业集聚区 | 姜堰经济开发区 | 智能电网器件、输变电设备、储能电池、新能源接入等系统集成设备 |
8 | 靖江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集聚区 |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港工业园 | 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以及船用动力系统、通信导航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船用配套装备 |
9 | 靖江核电装备及配套产业集聚区 |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桥工业园 | 核电管道、泵阀、压力容器等核电装备及配套产品 |
10 | 泰兴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 泰兴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 | 化工新材料 |
11 | 泰兴环保产业集聚区 | 泰兴高新区 | 环保装备、环保药剂与功能材料、环保服务 |
12 | 兴化特种合金材料产业集聚区 | 兴化市戴南科技园 | 特种合金材料 |
(四)重大项目推进工程
继续开展“项目大突破”活动,不断完善项目招引建设工作机制,强化协调服务、督查考核,努力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
大力招引龙头项目。抓住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央企、民企100强、上市公司等优质企业,重点引进投资额度大、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龙头型项目,尤其是在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集成电路、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方面,力争实现大突破。
扎实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上下游产业配套的要求,细化产业发展链条,排出相关领域领先的企业,实施“强链”、“补链”战略,着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等,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以中崇信诺动物疫苗产业化、扬子江龙凤堂中药提取及制剂、乐叶光伏2GW晶硅电池、悍威和环绿新能源汽车、越美光电、斐兴大数据、长园华盛锂电池新型电解质材料项目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项目表另附),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加强协调服务,促进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
(五)产业开放合作工程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创新开放合作模式,深化合作领域,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加快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生产、经营国际化。
大力引进著名跨国公司在我市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化项目、设立研发机构、地区总部和营运中心,积极引进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到我市从事讲学、开展科研或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外资通过跨国并购等方式与我市企业合资合作,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加快融入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设立研发机构、生产基地,到国外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开展国际并购,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化品牌,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鼓励企业吸引国际风险投资,到海外上市,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国际技术合作,支持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际重大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国际标准制定,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条款的宣传和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贸易纠纷争端处理和国外设置的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
(六)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大力培养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企业家业务培训,积极培育通晓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特征、发展趋势、经营模式的中青年企业家群体,鼓励大型企业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职业经理人,鼓励企业家创新创优,积极涉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前瞻眼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企业家队伍。
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立足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措施和配套政策,大力实施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和“医药人才113引进计划”,鼓励和支持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不断提高我市引才聚才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20年引进1000名市级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生物医药产业类高层次人才1000名,其中领军人才100名。
积极培养高层次人才。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作用,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向,鼓励高校设置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在招生计划安排、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校企合作,积极探索联合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的新途径。突破人才培养瓶颈,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人才资源,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
高度重视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国家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技工教育建设,建设一批省级、区域性和特色性示范名校,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精品专业,建设市级综合性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推进教师培训交流,着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协调领导,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各市(区)选择1—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经信委、统计局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和指标监测体系。市有关部门加强行业运行监测与形势分析,积极落实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市统计局定期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数据。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考核评估,将各市(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强化政策扶持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申报国家重大专项、争取专项建设基金和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全面落实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进口设备减免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认真落实全市“加快发展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的若干政策”、“工业十条”、“科技十条”、“人才十条”、“开放十条”和“金融十条”等政策,更好发挥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协同效应,努力形成政策合力。
积极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方式。设立政府奖励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采取贷款贴息、担保贴息、无偿补助、以奖代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产业化、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进行支持,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发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市财政出资的风险投资公司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起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或“新三板”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融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业和服务,积极推进商标权、专利权、股权质押贷款以及产业链融资等金融创新产品,扩大信贷规模。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等专业化金融服务。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联合担保平台,设立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担保公司,推动政府、担保公司和银行合作联动。鼓励战略性新兴企业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募集资金,积极发展网络众筹,拓展投融资新渠道。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推广应用。重点对太阳能及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LED节能电器和创新药物等,加大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药物优先列入基本医保目录,鼓励重大建设项目优先采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生产的设备和产品,抢抓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机遇,鼓励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参与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好地满足国防和军队需求,拓展发展新空间。
(三)优化发展环境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持续增长新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度供给,积极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继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工商登记、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认定等方面,减少、简化审批程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重点项目申报等开辟“绿色通道”,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予以保障,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五证合一”,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除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外,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企业成本。健全政府信息网络,及时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目录和优惠政策,使政府产业、财政、科技、金融、人才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协同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附件:泰州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附件
泰州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产业领域 | 承担单位 | 项目名称 | 建设 | 建设内容 | 建设起止 年限 | 计划 总投资 | 建设地点 | ||
一 | 生物医药 | |||||||||
1 | 生物医药 | 中崇信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动物疫苗研发及产业化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动物疫苗。项目新增土地 368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100平方米,建设综合生产楼、动物实验楼以及与之配套的办公、研发、质检、仓储、动力、环保等辅助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禽(兽)用灭活疫苗5亿毫升、禽(兽)用活疫苗800万瓶、禽用液氮苗200万支的生产能力。 | 2014-2018 | 26000 | 泰州医药高新区医药产业园 | ||
2 | 生物医药 | 雀巢健康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项目新增土地125亩,将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5.06亿元,总建筑面积83600平方米,采购主要仪器设备110台(套),建设均质化车间、灌装车间以及与之配套的办公、实验、质检等辅助设施。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2.2万吨管饲液体无菌肠内营养产品、口服无菌临床营养产品的生产能力;二期投资约7亿元,将建设其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研发及相关配套。 | 2016-2018 | 120000 | 泰州医药高新区医药产业园 | ||
3 | 生物医药 | 高德美医药(江苏)有限公司 | 皮肤健康药品和化妆品生产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洁面乳、保湿润肤乳、保湿润肤霜等。项目新增土地93.94亩,总建筑面积62629平方米,建设化妆品车间以及与之配套的办公、研发、质检、仓储、动力、环保等辅助设施。采购主要仪器设备147台(套)。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洁面乳4500吨、保湿润肤乳1400吨、保湿润肤霜110吨、日护恒润保湿乳50吨、每日防晒保湿露100吨、倍护防晒乳20吨、丝塔芙婴儿系列2000吨的生产能力。 | 2016-2018 | 150000 | 泰州医药高新区医药产业园 | ||
4 | 生物医药 | 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 | 中药提取、饮片、制剂及保健品生产线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包括蓝芩口服液、黄芪精、神曲消食口服液、胃苏颗粒、荜铃胃痛颗粒、脉络通颗粒、苏黄止咳胶囊、双花百合片、柴芩清宁胶囊等。采用中药生产物流自动化系统,中药自动化前处理-投料-提取浓缩-制剂系统,生产全过程数据采集与视频监控系统,自控公用工程系统,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资源计划、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及其集成等技术,实现原辅料、药材通过手持终端设备采集信息,自动入库--智能库区管理--自动出库--通过输送线配送至前处理车间--药材无尘自动化前处理--在线自动称重、环形穿梭车配送—饮片自动投料—提取、浓缩、制剂生产全过程工艺参数自动监控—包装下线的成品通过件箱输送系统自动送入成品库码垛入库,系统抽样供检验等功能。项目新增土地100.05万平方米,新建生产厂房、辅助厂房、科研中心、办公中心、生活区等设施。购置进口设备,如德国压片机、充填机、铝塑包装线、配液系统和国内先进定制设备,自动化物流、配方系统等设备近2000台套,建设原辅包材物流系统、净药材物流系统、成品物流系统、智慧前处理生产线、自动化监控中药提取生产线,片剂、颗粒剂、胶囊剂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提取能力60000吨中药材,年产口服液体制剂7.2亿支,颗粒剂10亿袋,片剂5亿片,胶囊剂8亿粒的生产能力,项目预计达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本项目立足于国家药品和食品GMP要求,力争建设成为国内集中药及保健食品研发、中试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大健康产业基地,成为全国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的中药生产的“标杆企业”。 | 2013-2018 | 500000 | 泰州港核心港区 | ||
5 | 生物医药 | 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儿科新药生产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儿科新药。项目新增土地900亩,新建中药提取车间、制剂车间、仓库、办公楼等总建筑面积58009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消防、安全、环保等辅助设施;购置生产和检测设备共1297台(套)。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蒲地蓝消炎口服液7.56亿支、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5000万支、瑞吡司特胶囊15000万粒、小儿便通颗粒18000万粒、妇舒颗粒3600万袋、药流净颗粒3200万袋、参连和胃胶囊2500万袋、颐嘉片2400万片、济川维乐2400万片和五仙草胶囊3600万粒的生产能力。 | 2015-2020 | 360000 | 泰兴经济开发区 | ||
6 | 生物医药 | 江苏东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可得然胶、谷氨酰胺转氨酶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可得然胶、谷氨酰胺转氨酶,采用具有保水性、耐冷冻性等功能的可得然胶和作为新型蛋白食品的食品添加剂的谷氨酰胺转氨酶,实现食品品质的改良和口感、外观等的改善。项目新增土地108225平方米,新建生产车间、交流中心、办公楼等公辅设施、厂房,购置各类生产辅助设备80台(套),建设可得然胶、谷氨酰胺转氨酶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2000吨可得然胶、400吨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生产能力,年可新增国税开票销售6亿元。 | 2016-2018 | 50000 | 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 | ||
7 | 生物医药 | 江苏江康药业有限公司 | 中药饮片、中药颗粒物提取和中成药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中药饮片、中药颗粒物和中成药。项目新增土地150亩,主要生产中药饮片、中药原料颗粒提取和中成药。拟建设10万平方米生产车间和研发科技中心等。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形成8亿的销售。 | 2015-2017 | 56000 | 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 | ||
二 | 电子信息 | |||||||||
1 | 电子信息 | 可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 | 手机外壳生产线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手机外壳。项目新增土地800亩,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铝合金组件、镁合金组件及锌合金组件、不锈钢组件、塑料配件共计6000万件的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60亿元,利税18亿元,新增用工8000-12000人。 | 2016-2019 | 400000 | 泰州医药高新区经济开发区 | ||
2 | 电子信息 | 台湾同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密度多层柔性线路板制造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高密度互连积层板、单双面及多层挠性板、刚挠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封装于载板之加工(SMT)、封装载板等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其它各类印刷电路板或电子相关产品的生产。项目新增用地约14万平方米,新建10万平方米厂房及公辅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15亿元。 | 2016-2018 | 27000 | 泰州新能源产业园 | ||
3 | 电子信息 | 江苏绿泰电子有限公司 | 高端显示及触控光电面板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高端显示及触控光电面板,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广色域显示技术,实现高色彩饱和度、高对比度、超广视角、更省电等功能。项目新增土地24万平方米,新建多层厂房、研发中心、综合楼等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建设12条高端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形成月产500万片高端显示面板、300万片触控光电面板贴合生产能力,年可新增销售30亿元,利税4.5亿元。 | 2016-2018 | 140000 | 高港临港经济园 | ||
4 | 电子信息 | 泰州友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数字信息及腐蚀技术的超薄型高精密引线框架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QFP及BGA系列框架,采用腐蚀技术,实现电脑自动化编程操作。项目新增土地6000平方米,新建12000平米厂房等公共设施,购置3条全自动蚀刻型引线框架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10亿只蚀刻引线框架能力,预计年开票销售8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利税300万元,可安置120人就业。 | 2016-2017 | 12000 | 高港高新区 | ||
5 | 电子信息 | 越美光电科技公司 | 蓝光显示芯片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宽镜带半导体光电芯片、光通讯半导体光电芯片,采用国外最先进的外延MOCVD设备、芯片工艺技术。项目新增用地150亩,一期投入12亿元,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入驻扬帆企业园标准厂房进行装修,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外延MOCVD设备、芯片工艺设备和封装设备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激光电视、激光显示、激光照明、光纤通讯、可见光通讯、大功率激光器等领域。一期设计年产蓝光半导体激光外延晶圆3400片,芯片2000万只;光通讯半导体激光芯片外延晶圆17000片,芯片2.5亿只。一期全部达产后,芯片销售额约25亿元,税收约5亿元。2017年将进行蓝光半导体激光芯片和光通讯半导体激光芯片的二期建设,新增5000万只蓝光半导体激光芯片及相应的外延生产线和5亿只光通讯半导体激光芯片及相应的外延生产线。 | 2016-2018 | 500000 | 姜堰区现代科技产业园 | ||
6 | 电子信息 | 斐讯通信数据(泰兴)有限公司 | 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移动通信设备、云服务、SAAS、IAAS、智慧拓宽云交换、云软件定制等,采用云计算、物流网等技术,实现大数据智能处理和共享。项目新增土地27.3万平方米,新建数据通信设备生产车间、10栋数据中心(包括2万台数据中心核心机柜)、2栋研发中心大楼(数通、IP网络设备、智慧城市应用软件研发)、1栋综合大楼、仓储物流中心(成品仓、原料仓、电商物流仓储)等公辅设施、厂房,购置生产、研发、检测、数据处理等设备641台(套)。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形成销售80亿元以上,综合税收5亿元以上。 | 2016-2018 | 420000 | 泰兴虹桥工业园 | ||
7 | 电子信息 | 泰兴市永志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 高密度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产品产业化 | 拟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高密度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项目新增土地120亩,建设生产车间、综合楼、仓库等生产、生活设施,建筑面积34036平方米;购置进口高速冲床、精密平面磨床、全自动表面处理、倒带机、自动切断机等生产、检测设备155台(套)。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高密度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85亿只。 | 2017-2018 | 50000 | 泰兴经济开发区 | ||
8 | 电子信息 | 南京奥驮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兴化一信车载移动电子设备 | 新建 | 项目新增土地200亩,主要从事车载移动电子信息设备研发、制造及销售;TSP服务-汽车驾乘人员专业呼叫服务中心建设;集团行业车辆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 2016-2018 | 50000 | 兴化市城东镇 | ||
三 | 新能源 | |||||||||
1 | 新能源 | 泰州烯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石墨烯改性锂电池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采用纳米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电池关键技术。项目新增土地15万平方米,建设实现年产100吨石墨烯生产线、年产3000吨石墨烯包覆磷酸铁锂生产线、年产5000吨石墨烯包覆负极材料生产线,以及1GWH石墨烯基锂离子电芯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20亿元。 | 2016-2018 | 165000 | 泰州新能源产业园 | ||
2 | 新能源 | 江苏环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新能源整车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新能源专用车,其中吸尘车采用专利技术研制的新产品,采用气流完成清扫;冷藏车采用结构泡沫材料等新材料制作箱体部分。项目新增土地577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238平方米。购置剪板机、折弯机、行车、喷漆室(车厢)、空压机、烘干炉等50台(套),建成高标准整车检测线1条,总装生产线4条,涂装生产线3条,整车路试试验场等。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5000辆新能源专用车的生产能力,预计年销售14.5亿元。 | 2016-2017 | 50000 | 泰州新能源产业园 | ||
3 | 新能源 | 江苏悍威汽车有限公司 | 新能源整车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新能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采用先进技术实现电动轻型物流车、电动客用车等多种车型及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项目新增土地467000平方米,新建108920.8平方米厂房及附属用房。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2万台(套)电动轻型物流车辆系统、3万台(套)电动客用车辆系统及5万台套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能力。 | 2016-2018 | 80000 | 海陵工业园区 | ||
4 | 新能源 | 泰州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高效单晶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高效单晶电池和高效单晶组件,基于领先的单晶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单晶电池组件产品,引领光伏产业新发展。项目一期占地114172平方米,改造已建房屋面积56035平方米,新建房屋建筑面积10666平方米,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项目购置生产设备177台(套),形成19条PERC电池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2GW高效单晶PERC电池产能;二期占地120000平方米,新建房屋建筑面积90000平方米,新增多条光伏组件生产线及相关辅助生产设备,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80亿元。 | 2016-2017 | 400000 | 海陵工业园区 | ||
5 | 新能源 |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单晶双面太阳能电池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N型双面单晶电池,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已自主申请40多项专利)的N型双面电池将硼扩散制作发射结技术和采用离子注入制作背表面场技术相结合,并首次采用了双二次印刷的金属化工艺,成功开发出了新一代的可量产的N型双面电池。项目新建14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引进包括单晶制绒设备、扩散设备、刻蚀设备等关键设备,配套购置产线外围设备、动力设备等国产设备,对原有闲置厂房、水、电、天然气、蒸汽等公用工程进行适应性改造。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产值约50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 | 2016-2017 | 100000 | 姜堰经济开发区 | ||
6 | 新能源 | 江苏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新型高能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 | 续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新型高能锂电子电池,采用日韩先进生产技术,采用智能化制造设备,实现系统产品满足动力、通信、储能市场需求。项目新增土地120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形成20Ah~44Ah方形软包叠片电池生产线,分两阶段实施。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1GWH产能,预计新增纳税销售23亿元。 | 2015-2016 | 51120 | 姜堰经济开发区 | ||
7 | 新能源 |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2亿Ah新型高能锂离子电池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高比能量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材料电池。项目新增土地120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关键设备进口,其他设备同属当期国内最先进水平,计划引进真空搅拌机、激光测厚仪、正负极分条机等设备10台(套),购置涂布机、辊压机、模切机、自动装配线等设备274台套。项目建成后年产2亿Ah高比能量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材料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通信等领域。 | 2015-2017 | 300000 | 泰兴高新区 | ||
8 | 新能源 | 中智(泰兴)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高效异质结太阳电池生产一期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高效异质结太阳电池,采用国际领先的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产业化技术,实现了我国光伏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升级,产品光电转换效率达22%以上,打破了日本三洋电池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项目新增土地250亩,其中一期用地97亩,新建高效异质结太阳生产车间、库房等公辅设施、厂房,建设15条国际领先的全自动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高效异质结太阳电池1.2GW的生产能力,新增国税开票销售60亿元,利税15亿元。 | 2016-2018 | 300000 | 泰兴高新区 | ||
9 | 新能源 | 泰州中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车动力电池生产及PACK装配项目、绿色能源站及波浪发电机组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电动车动力电池生产及PACK装配项目、绿色能源站及波浪发电机组。项目新增土地100亩,建筑面积为101428平米的厂房。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生产1亿瓦时锂电池、15万平米绿色能源站及200套波浪发电机组新能源产品生产能力。 | 2016-2017 | 52000 | 泰兴高新区 | ||
10 | 新能源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供能 | 拟建 | 项目新增土地100亩,以天然气为原料,利用燃气轮机、燃气内燃机、微燃机等设备发电,实现冷热电三联供、多联供。 | 2017-2018 | 97500 | 泰兴虹桥工业园 | ||
四 | 高端装备 | |||||||||
1 | 高端装备制造 | 江苏易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工业智能机器人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工业智能机器人,采用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研发、设计、安装和管理,光机电一体化及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的设计、制造,项目新增土地10万平方米,新建厂房7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8亿元。 | 2016-2017 | 40000 | 泰州新能源产业园 | ||
2 | 高端装备制造 | 江苏太平洋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 配套大众和奥迪齿轮(轴)制造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DQ380/DQ500锥齿轮、DL382齿圈等,采用近净成形、高精密机械加工等关键技术。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拟购置高级数控车、自动线、深孔钻床、爱协林渗碳淬火线、连续退火线、压力机机械手等主要设备148台(套),进口冷挤压机、立式车磨中心2台。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产800万件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可年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年新增利税4222万元。 | 2015-2017 | 28000 | 姜堰区现代科技产业园 | ||
3 | 高端装备制造 | 壹千零壹号泰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化设备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个性化服务3D打印塑料制品,采用3D打印、激光切割技术,实现3D打印技术的工业智能制造系统研发,以及提供基于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服务。项目新增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对标准厂房内部装修,购置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升降平台等设备40多台(套),部署最先进的工业云计算系统,计算能力达到每秒10亿次以上,制造能力达到国内顶尖水平。 | 2015-2016 | 12000 | 靖江东兴镇 | ||
4 | 海工装备制造 |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9万吨海洋工程锚系统高强度R3、R4、R5系泊链技术改造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高强度R3、R4、R5系泊链,采用微合金、系泊链低脆性敏感控制等先进技术。项目新增土地254.5亩,新建15.9万平方米等公辅设施、厂房,购置超声波探伤仪、磁粉探伤仪等生产及检测设备82台(套),自制制链机组、大规格锚链专用闪光焊机、热处理(调质)设备、2400吨拉力试验设备、数显拉力试验机等设备28台(套),建设高强度系泊链生产线6条。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高强度系泊链9万吨的生产能力,新增利润2.8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7亿元。 | 2015-2020 | 102298 | 靖江东兴镇 | ||
5 | 高端装备制造 |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建大桥局科技产业园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桥梁重型构件。项目新增土地745亩,总建筑面积86208.7平方米。购置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和仪器344台(套),建设1座桥梁重钢制造加工厂,为桥梁建设提供钢结构加工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桥梁重型构件8-1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新增营业收入177047万元(不含增值税),增值税为1.2亿元。 | 2016-2019 | 350000 |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港园区 | ||
6 | 核电装备制造 | 江苏标新久保田工业有限公司 | 核岛主设备用高品质不锈钢中小型锻件生产 | 扩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核岛主设备用高品质不锈钢中小型锻件。项目新增土地15亩,新建厂房6500平方米, 购置设备27台(套)。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锻件毛胚5000吨、成品4000吨的生产能力。 | 2016-2017 | 13000 |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桥工业园 | ||
8 | 高端装备制造 | 江苏华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隧道救生舱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隧道救生舱,采用高新技术,实现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升级。项目新增土地35810.82平方米,新建生产车间、办公楼等公辅设施、厂房,购置压力机、剪板机、折弯机等设备50台(套),建设隧道救生舱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600台隧道救生舱的生产能力,年可新增国税开票销售4亿元。 | 2016-2017 | 20000 | 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 | ||
9 | 高端装备制造 | 江苏交鸿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及专用装备、超精密机床制造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及专用装备、超精密机床,采用上海交大机器人所的机器人研究所和已有的研究基础,实现产品的研发、推广使用。项目新增土地33335平方米,新建生产车间、办公综合楼等公辅设施、厂房,购置数控车床、数控磨床、五轴加工中心等设备,建设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及专用装备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及专用装备各300台、超精密数控磨床20台、数控外圆磨床150台的生产能力,年可新增国税开票销售2亿元。 | 2015-2017 | 15000 | 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 | ||
10 | 高端装备制造 | 光科真空科技(泰兴)有限公司 | OLED装备制造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OLED装备,采用真空技术,实现产品研发、生产。项目新增土地67878.72平方米,新建生产车间综合办公楼(含研发中心)等公辅设施、厂房,购置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压缩机等设备70台/套,建设OLED装备生产线。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OLED装备300台(套)的生产能力,年可新增国税开票销售5亿元。 | 2016-2017 | 50000 | 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 | ||
11 | 高端装备制造 | 江苏万基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泰隆) | 工业机器人用传动器生产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BXJ-19E型和BXJ-25E型封闭型摆线包络精密减速器,该项目为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机器人关节用摆线包络精密减速器研发及产业化》,使得我国机器人用精密减速机突破了日本RV减速机和谐波减速机的垄断。项目新增土地100亩,新建生产车间、综合楼、研发楼等公辅设施、厂房,购置进口成型磨、平面磨、数控机床、数控偏心轴圆磨床等生产设备100多台(套)。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15万套精密减速器的生产能力,新增国税开票销售6亿元,利税1.5亿元。 | 2015-2017 | 52983 | 泰兴高新区 | ||
五 | 新材料 | |||||||||
1 | 新材料 | 香港华芝路生物材料实业有限公司 | 生物基环保新材料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生物基环保新材料及其制品,采用生物基环保新材料及其制品。项目新增土地260亩,新建20万平方米厂房及公辅设施,新建40条先进可降解材料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新增销售20亿元。 | 2016-2018 | 16000万美元 | 泰州新能源产业园 | ||
2 | 新材料 | 长园华盛(泰兴)锂电材料有限公司 | 年产5800吨锂电池新型电解质材料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为锂电池新型电解质材料。项目新增土地130.25亩,新建车间、综合楼、固废库、罐区等,总建筑面积42452.24平方米,配套建设环保、安全、消防等设施;购置合成釜、精馏塔、蒸发器、储罐等主要生产设备485台(套),新建碳酸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双氟代磺酰亚胺钾(KFSI)生产装置。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3000吨碳酸亚乙烯酯(VC)、2500吨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300吨双氟代磺酰亚胺钾(KFSI),副产11018吨30%盐酸、644吨次氯酸钠、2934吨氯化钠、2380吨氯化钾、397吨亚硫酸钠的生产能力。 | 2016-2017 | 102000 | 泰兴经济开发区 | ||
3 | 新材料 | 泰兴天马化工有限公司 | 年产4万吨C5/C9石油树脂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C5/C9石油树脂。项目新增土地94亩,新建综合办公楼、车间、空压站更建(构)筑物,总面积1976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环保、安全、消防等设施。购置气提塔、脱硫床、泵和风机等主要生产及公用工程设备231台(套)。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20000吨C5/C9共聚加氢石油树脂、10000C5加氢石油树脂、5000吨C9加氢石油树脂、5000吨DCPD加氢石油树脂,3370吨重溶剂油的生产能力。 | 2016-2018 | 103000 | 泰兴经济开发区 | ||
4 | 新材料 | 博特新材料泰州有限公司 | 年产60万吨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产业基地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项目新增土地240亩,建设复配车间、烘干车间、仓库、综合楼及生产辅楼等总建筑面积113942平方米。购置磺化釜、聚合釜、缩合釜、中和釜、空压机等设备262台(套)。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30万吨/年萘磺酸盐系列产品、20万吨/年脂肪族系列产品和10万吨/年氨基磺酸盐系列产品、5万吨/年高效缓凝剂、1万吨/年引气剂、5000吨/年消泡剂的生产能力。 | 2014-2017 | 100000 | 泰兴经济开发区 | ||
5 | 新材料 | 泰兴梅兰新材料有限公司 | 含氟新材料技改(二期) | 拟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含氟新材料,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原生产工艺。项目新增土630亩,总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2万吨/年的四氟乙烯、4万吨/年无水氟化氢、0.4万吨/年分散聚四氟乙烯、0.8万吨/年悬浮聚四氟乙烯、2万吨/年二氟甲烷、0.3万吨/年聚全氟乙丙烯、0.3万吨/年聚偏氟乙烯、3万吨/年二氟乙烷的生产能力。 | 2017-2019 | 204680 | 泰兴经济开发区 | ||
6 | 新材料 | 江苏怡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15万吨环氧丙烷 | 拟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环氧丙烷,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HPPO)生产工艺。项目购置PO反应器、PO塔、氧气汽提塔、换热器等主要设备550台(套)。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15万吨环氧丙烷的生产能力。 | 2017-2018 | 150000 | 泰兴经济开发区 | ||
7 | 新材料 | 江苏锦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3万吨高档活性染料建设 | 拟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高档活性染料。项目新增土地120亩,建设低碱活性染料10000吨/年、JSE活性染料5000吨/年、喷墨印花活性染料5000吨/年、活性艳蓝19#5000吨/年、CN系列活性染料5000吨/年项目及新建配套的废水处理装置、仓库、罐区。 | 2017-2018 | 100000 | 泰兴经济开发区 | ||
8 | 新材料 | 泰兴市中全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纳米多孔硅负极材料 | 在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纳米多孔硅锂电池负极材料,采用先进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生产工艺,实现了锂电池负极材料变革性突破。项目新增土地100亩,新建3幢厂房、1幢综合楼等公辅设施、厂房,总建筑面积14.36万平方米。建设30条国际领先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3万吨纳米多孔硅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年可新增国税开票销售60亿元,利税15亿元。 | 2015-2017 | 143693 | 泰兴高新区 | ||
9 | 新材料 | 泰兴市中邦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玻纤布和高功能柔性复合材料生产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电子玻纤布高功能柔性复合材料,采用织机和涂层技术。项目新增土地33000平方米,新建建6幢单层标房,一幢综合办公楼、辅助及配电用房等公辅设施、厂房计16590平米,购置整经机、高速喷层机等设备52台(套),建设电子玻纤布和高功能柔性复合材料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电子玻纤布1500万米和高功能柔性复合材料300万平米的生产能力。 | 2016-2017 | 4000万美元 | 泰兴城区工业园 | ||
10 | 新材料 | 江苏新华核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合金精密高温材料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合金精密高温材料。项目新增土地30亩,总建筑面积1.5平方米,购置电工炉等合金冶炼设备。项目建成年投产后,形成年产高温合金制品、耐热金属制品、核电配套用金属材料3000吨的生产能力。 | 2016-2017 | 10000 | 兴化市张郭镇 | ||
六 | 节能环保 | |||||||||
1 | 节能环保 | 江苏大中电机股份 | 超高效节能电机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 改建 | 项目购置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中心、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立体库、信息化系统等国产设备357台(套),改建厂房28216平方米。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集PLM、MES、WES、能效管理、产品远程维护于一体,与ERP系统高度集成的电机制造信息系统,同时研制基于信息化的电机设备及关键部件生产、检测的自动化设备,最终建成超高效电机生产离散型数字化车间。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超高效率节能电机558万KW,销售收入10亿元,新增利税1.3亿元,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25%以上,生产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40%以上,能源综合利用率提高10%以上。 | 2015-2018 | 22000 | 靖江市季市镇 | ||
2 | 节能环保 | 江苏天靖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DEP水处理技术研发及设备生产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DEP水处理设备。项目新增土地约520亩,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近10万平米,新建DEP膜及机器人柔性全自动膜元件生产线4条。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60亿元。 | 2016-2017 | 150000 |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桥工业园 | ||
3 | 节能环保 | 江苏自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资源再生利用 | 新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采用组合分离法、相分离法、酸碱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等技术,实现废弃物提取利用。项目新增土地25.8万平方米,新建14栋生产车间(含料场库房)、实验楼和办公楼等公辅设施、厂房,购置焙烧炉、废气处理等设备843台(套)。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加工85万吨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生产能力,年可新增国税开票销售60亿元,税收6亿元。 | 2016-2018 | 200000 | 泰兴虹桥工业园 | ||
4 | 节能环保 | 江苏中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制药成套设备及环保设备生产制造 | 拟建 | 项目目标产品是制药成套设备及环保设备。项目新增土地300亩,新建车间、办公楼等,总建筑面积137600平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4000台(套)制药成套设备及环保设备的生产能力。 | 2016-2017 | 100000 | 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 | ||
5 | 节能环保 | 兴化市戴南新源环保有限公司 | 戴南循环经济产业园 | 新建 | 项目新增土地5.95平方公里,规划占地近600亩,一期300亩。“酸洗集中”项目占地230亩,建筑面积10万平米,购置30条现代化、自动化、半自动化、环保化不锈钢酸洗生产线,新建、改造数条年产15-20万吨新型熔炼生产线。主要建设防辐射检测区、无害化加工处理区、信息化仓储区及电子化交易大厅。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年加工多品种、多材质不锈钢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 2016-2018 | 200000 | 兴化市戴南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