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告
巩固经济向好态势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于泰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登
  • 信息来源:泰州新闻网
  • 发布日期:2021-01-21 16:20
  • 浏览次数:

202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审查意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一高两强三突出”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主要指标回暖向好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2亿元,可比增长3.6%,增速虽然低于预期目标2.9个百分点,但较一季度回暖8.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一季度回暖12.3个百分点。制定出台惠企十条、稳外贸十条、惠农十条等政策措施,发放5000万元旅游(餐饮)消费券,全面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增速较一季度回暖15.4个百分点。三大需求由负转正,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逐月回暖,预计全年实现正增长。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9%,较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加快产业强市建设步伐 编制产业链图谱、招商地图和投资地图,预计全年三大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速7.5个百分点。

医药产业顺势而上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生产新冠检测试剂盒1500余万人份,药品注册批件数增长41.7%。

推行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 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5.5%。

项目建设难中求进

深入开展“三比一提升” 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同比增长11%;新开工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41个,计划总投资114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2亿元。

加快推进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0大类23项市区改善民生实事项目进展顺利。市体育公园等省运会场馆有序推进,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46个,“好巴士1号线”建成运行。常泰长江大桥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阜溧高速建兴段、沪陕高速平广段改扩建、常泰长江大桥北接线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控制性工程正式启动,站前路、东环高架北延快速化工程建成通车。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严格管控岸线资源 完成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任务63项,关闭退出化工企业34家。长江禁捕退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渔船渔民退捕率、退捕渔民就业率、退捕渔民进保率“三个100%”。

强化生态红线保护 生态空间保护区域面积占比达27.3%。危废集中处置能力提高到14.3万吨/年。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省考及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100%;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3.9%,同比上升8.6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

居民收入增长好于预期 预计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6%。

社会事业持续加强 新(改扩)建幼儿园及中小学60所;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组建11家医联体和五大救治联盟;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数达0.31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市区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85元;接受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老人数达35.7万人。

2021年是“十四五”发展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始之年。全市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6%;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下目标任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认真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巩固经济向好态势

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 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实现“人”“物”同防,筑牢联防联控坚固防线。

强化稳企惠企政策落实 增加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活力,全年减少企业负担100亿元以上。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调度 促进新型零售业态发展,全年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 全年医药产业产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3个百分点。加快构建健康产业、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生活、健康保障五大体系,争创健康城市最佳实践奖。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重点打造医药、精细化工、高技术船舶、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新能源等六大优势产业链。

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上市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梯次成长、竞相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300家。

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城乡发展后劲

深入开展“三比一提升” 全年新开工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0个。

加快推进城乡重点项目 新增高标准农田20万亩,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00个以上,改造农村道路195公里、桥梁68座。

扎实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加快推进常泰长江大桥、靖江江阴长江隧道、常泰长江大桥北接线、沪陕高速平广段改扩建工程、阜溧高速建兴段等重点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和江阴第三过江通道。

全面落实各项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更高标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面完成省下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放大动车效应,深化与静安区政府友好市区合作交流。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重点打造船舶产业、航运物流、工程承包等合作基地,培育壮大跨境产业链,全年人均对外直接投资额增长5%以上。

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打造人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提升技能,全年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3.2万人次。

扎实补好民生短板 加快新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增加优质资源供给。加快实施市妇幼保健院和第五、第六人民医院项目,启动市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完成3000户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推进“雪亮工程”升级版技防城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