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
坚定不移发力普惠金融打造有温度的普惠民生的社区银行
  • 信息来源:泰州新闻网
  • 发布日期:2021-01-22 19:50
  • 浏览次数:

普惠金融彰显民生情怀。

怀揣“支农支小”的初心,在普惠金融领域深耕细作、精耕细作,是泰州农商人不变的情怀。

当前,发展普惠金融,中央有要求,人民有期盼。从政策导向看,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立的重要主题,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些都为农商银行开展支农支小、做小做散指明了方向;从同业竞争看,近年来,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加大了下沉力度,他们利用价格优势、科技优势不断抢占优质客户,农商银行只有更下沉,实施错位竞争,做实“金字塔”底层客户;从自身特点看,农商银行具有人熟地熟、决策链短、反应快的优势,在贴近社区、开发长尾客户上能发挥自身优势。

为此,泰州农商银行根据自身所在区域特点,提出以普惠金融引领大零售转型,开启农区普惠金融与城区普惠金融“两场革命”,做普惠民生的社区银行。在推进方式上,做到“三结合”,即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流程与情感相结合、消费与经营相结合。

该行大力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找出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点,提高数据可利用率,为营销获客、降低成本、风险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发扬“扫街查数”和“走村串户”精神,农区以“凤凰走访”活动,开展整村授信;城区以社区网格化管理,进行“拉网式”走访。围绕“以客户为中心”,该行坚持流程与情感相结合,不断改造信贷流程,使客户从繁琐的资料准备中解脱出来,提升其归属感和体验感。同时,要求客户经理以专业专注精神,用心用情与客户交流,走进客户心里,让客户真切体会到泰州农商银行是“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在信贷方面,该行不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信贷投放重点向零售转型,通过做小做散,积极做大客户规模、做优客户结构,全面推进1000万元及以下贷款的增量扩面和3000万元及以上贷款的压降调整,提出未来三年1000万元以下零售贷款占比达60%以上,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80%以上。

在绩效考核上,对于1000万元以下零售贷款细分区间绩效,金额越小单价越高,中小企业、涉农贷款绩效是普通贷款3倍以上,对存量贷款管户多的客户经理设定新增贷款系数,鼓励客户经理管住存量的同时大力拓展新增贷款,并且设定新增的零售贷款单价是存量贷款单价的8到10倍。

这些都为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目标和方向,让客户经理们工作的思路和理念来了一次大洗礼。

在农区,该行启动普惠金融“整村授信”工程4.0版,开展“凤凰走访”“凤凰授信”“凤凰驻勤”“凤凰争先”“凤凰讲堂”五项活动,并把“凤凰走访”“凤凰驻勤”“凤凰讲堂”作为深入基层一线的重要载体。

“凤凰驻勤”是“整村授信”工程的连接纽带,该行将客户经理精准分配到每个村组,客户经理要熟悉自己脚下每一片土地,掌握每一位客户实情,并实行定时定点工作制,每周不少于3次驻勤办公,每次驻勤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天,严格按照既定时间开展现场服务。同时,要求各支行定期安排客户经理在服务辖区内开设“凤凰讲堂”,通过金融服务台、会议、夜校等形式宣传金融知识与企业文化。

农区市场对农商银行来说具有点多面广、人熟地熟优势,而拓展城区市场,农商行应对举措常常显得不足。对此,泰州农商银行给出的策略是渠道建设和科技赋能。在渠道建设上,该行从网格渠道、条线渠道、行业渠道、区域渠道、公信渠道、社会渠道、长尾渠道、链条渠道八个方面展开。该行还实施数字化转型,提出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员工多产出”的思路,应用大数据分析、人脸识别、微信小程序等技术,不断优化员工营销辅助工具,在“数字化营销平台”基础上创新推出了“智慧营销平台”,有效解决了“客户面难见”的难题,实现了员工营销任务的精细化管理。

2020年9月,该行推出“凤凰快贷”线上互联网产品。“凤凰快贷”综合了该行多种信贷产品,其中个人信用贷款最高额度可发放50万元,具有快速申请、智能测算、线上签约、随用随贷等特点。客户经理在营销现场可通过“凤凰快贷”手机APP申请授信、快速审批,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实现线上用信、放款和还款。自“凤凰快贷”上线以来,已授信523户、授信金额1.16亿元,用信457户、用信金额7628万元。

下一步,泰州农商银行将立足打造“美誉百年的活力银行”,坚定地与企业站在一起,以更有温度的服务,更具创新性的产品,服务好泰州实体经济,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努力开创幸福泰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