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泰州新闻网
- 发布日期:2024-01-18 10:04
- 浏览次数:
2023
2023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执行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预算及其审议意见,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资源统筹,着力支持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9.7亿元,较上年增长5.5%(如含江阴靖江园区统计,则完成449.13亿元、增长6%)。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加上级补助收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等,收入总计935.07亿元。支出完成697.45亿元,较上年下降0.9%,加上解上级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等,支出总计905.28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下年支出29.78亿元,实现收支平衡。
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省“42条”、“28条”和市“50条”、“24条”等促进经济复苏好转政策措施,积极释放政策红利,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基层、惠及市场主体。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工作,统筹安排资金 2000万元支持我市1837家规上企业开展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诊断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财政普惠金融政策功效,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支持小微、“三农”等市场主体,全年各类财政普惠金融产品完成贷款投放超165亿元,惠及4000余户(次),其中“泰信保”投放87.5亿元,较上年增长49%,贷款企业税收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0.3个百分点。引导融资担保机构执行优惠担保费率,共拨付各级担保费奖补资金6927万元。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坚持就业优先,统筹省市资金 9311 万元用于就业创业服务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持续推进就业支持工作。稳步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从770元/人“月提高到800元/人”月。大力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力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下达补助资金约7500万元。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安排财政补助6000万元,市第五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提升收治服务能力。市级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3%。
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储备、编排工作,修订出台城建项目资金拨付管理办法,高效推进“一轴一核三极三城”建设,加快补齐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抢抓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政策机遇,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积极将成熟项目推荐纳入中央基建投资补助范围,并上争专项债券21.74亿元,用于盐泰锡常宜铁路、常泰过江通道、北沿江高铁泰州段等重大项目建设。稳妥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全年共拨付资金1.92亿元,市体育公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姜堰南绕城、姜高路等项目已正式投入运营。持续健全一般公共预算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投入2752万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扶持政策,安排资金4000万元、实施项目53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4
2024年预算编制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紧紧围绕六届市委历次全会决策部署,落实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意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及2023年收入完成情况,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461.69亿元,较上年增长5%(如含江阴靖江园区统计,收入安排471.69亿元、增长5%)。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收入总计879.79亿元,支出安排712.06亿元。
培植涵养税源,推动经济发展
做好收入预期管理、动态监控、结构分析和调度协调,推动收入质量持续改善,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抢抓发展风口,支持重特大项目招引,持续做强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稳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优化涉企科创资金投入方式,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以政策含金量助力产业发展高质量,实现税源配置和产业发展双提升。完善投融资机制,支持社会资本规范有序参与。
优化支出结构,兜实基层“三保”
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严控一般性支出,紧密跟踪项目实施进度,坚决压减非必需、非刚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全市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实施。加大财力下倾力度,制定发展总部经济、建筑业等相关增量财力倾斜政策实施细则。健全落实“三保”分级责任体系,强化基层财政运行监控措施,统筹兼顾均衡性保障和激励性奖励,筑牢兜实基层“三保”。
促进成果共享,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就业促进机制,突出重点群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落实社保费降费缓缴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国家规定服务落细落实。稳步提高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支持实施文化惠民行动、打造城市核心文化品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支持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加强风险防范,守牢安全底线
持续做好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督促指导各市(区)、各债务单位细化排实年度化解计划和资金来源,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化债力度,确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积极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深入推进经营性债务控量降本工作,强化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监督管理,从严规范投融资行为,切实提升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质态、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深化管理改革,提升治理效能
稳妥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积极探索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新路径。扎实推进“数智财政”,完善应用场景和监管规则,建立预警、核查、反馈全流程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财经纪律和财政管理业务培训,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深化跨部门协同联动监督机制,持续开展专项资金专题监督三年全覆盖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