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交往原则
外事交往原则是对国际交往活动中习俗、礼仪规律性的概括,了解掌握并遵循礼宾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深刻理解礼宾工作内涵,精准把握礼宾工作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大局和国际交往活动
一、忠于祖国
在对外交往中,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忠于祖国,捍卫国家尊严,维护国家利益。这既是职责所在,也是真正赢得其交往对象尊重的前提。
要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注重知识积累,提高业务能力,胜任本职工作。要坚定执行国家对外路线、方针、政策,认真遵守政治规矩和外事工作纪律,依法办事,谨言慎行,一丝不苟。要坚持爱国主义,时刻胸怀祖国,为祖国的独立、统一、完整、繁荣、富强、民主而不懈奋斗.
同时,还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要高度重视保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保密规定,增强保密意识,严守国家机密,注意内外有别,养成良好习惯,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
二、对等交往
我国历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坚定奉行独立白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加强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在对外交往中,不论是双边还是多边交往在礼遇和规格上要大致对等。一方面,正式的、重要的涉外场合,交往双方人物的级别要大致对等。比如:我国礼宾规定,外国元首正式访问,要由国家主席亲自主持欢迎仪式。另一方面,交往双方接待规格要大致对等。比如:我国礼宾规定,国家元首来访,我方一般免费接待一定人数对方接待我国国家元首访问,也要免费接待相同的人数。
地方外事作为国家外交的延伸和扩展,同样要贯彻对等交往原则,要按照中央对外交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来访外宾的身份级别,确定礼宾接待礼遇和规格,制定礼宾接待工作方案。当然,按照国际惯例,在一些场合下,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双方友好协商,也可以安排级别稍低一些的人员出面,接待的规格也可以有所差别。
三、真诚礼貌
真诚,才能取得交往对象的信任;礼貌,才能赢得交往对象的尊重。外事干部在对外交往中,应该真心实意,坦诚相待,表里如一;应该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价值,尊重他人的习俗。讲究仪容仪表,按照需要和约定着装,保持衣帽和面部身体的整洁干净。注意行为举止,表情和蔼可亲,姿势大方得体,不要在人面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注意礼貌用语,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声“请”,只要他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谢谢”,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他人,都要说“对不起”,互相告辞应该说声“再见”。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注意言行,接听电话不要打搅、影响他人,隆重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手机要关机或设为静音。
四、求同存异
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因宗教、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处理同一件事件时,往往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出不同的答案。在国际交往中,外事干部应该坚持求同存异原则。一方面,要以包容、开放、多元的心态,了解差异,重视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出国或在国内接待外宾,都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与礼节,避免发生宗教、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冲突。另一方面,要坚持遵守国际惯例在尊重差异的同时,积极寻找交往双方的共同点,尽量达成双方满意的结果。国际惯例是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为各国承认并接受的习惯做法,国际惯例反映了国际礼仪的共同性。特别是在体现国家尊严,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国家权益和人民利益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体现一个大国的形象风范
五、信守承诺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信守承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国际交往中一条极为重要的原则,是取信于人、增进友谊、推动务实合作的前提,更是现代文明社会公认的优良品德。一个人如果信守承诺、言而有信,就等于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言行一致,尊重交往对象,从而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获得良好口碑。信誉在现代社会十分重要,个人不讲信誉,在社会上就难以立足,组织不讲信誉,工作任务就难以开展:国家不讲信誉,在国际上则会失去尊严。外事干部在对外交往中,要坚持诚信为本,严格信守自己对他人作出的各项承诺。首先要慎重承诺,不论是回应对方提出的要求,还是自己主动提出的设想建议,事先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量力而行。承诺还要准确清晰,不能含混不清以兔引起歧义。其次,要严守承诺,说话算数,不能出尔反尔,确因某种难以抗拒的因素不能履行约定,要提前通报对方,如实说明原因并真诚道歉,以便对方谅解并做出调整,由此给对方带来的损失,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补偿。
六、遵守时间
遵守时间是国际社会衡量、评价一个人信誉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国际交往中,不邀而至或姗姗来迟,甚至拖延和浪费时间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外事干部在对外交往中,必须增强时间观念,严格遵守约定时间首先,约定时间要科学合理,既要考虑到自己履约的可能性,又要考虑到对方的习惯和方便,不要占用对方的休息和工作过于繁忙的时间,尽可能做到两相使利。其次,要按时赴约。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对方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会让对方和其他客人久等而失礼;因故迟到或不能赴约要尽早通知对方,说明原因并真诚表示道歉。再次,要控制好交往时间。交往时间的长短应事先安排妥当。要珍惜彼此的时间,提高交往活动的效率,不要无故超过规定的时间。
七、尊重隐私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保护个人隐私极为重视,个人隐私权,往往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在国际交往中,尊重个人隐私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原则。年龄、婚恋、健康、信仰、收入、经历、家庭状况和住址、所忙何事等,都属于个人隐私。这些内容往往是人们不愿意公开谈论、不愿意让外人了解的个人秘密。外事干部在与对方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更不能主动打听了解他人隐私。同时,在国际交往中,还要注意保护我方、外方的个人隐私,做到不传播、不泄露他人的个人隐私。尊重个人隐私,也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即便是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屋里,各个房间便是每个家庭成员自己的空间,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因事需要拜访他人家庭、办公室,都须预先约定。
八、女士优先
女士优先是国际交往中一项重要原则,主要通行于西方发达国家、中东欧地区、拉丁美洲地区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区,而在阿拉伯国家、南亚、东亚、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国家不太讲究。遵从女士优先,可以体现男士教养、气质与绅士风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女士优先的核心是要求成年男子主动、自觉地尊重、照顾、帮助、保护、体谅妇女。在社交聚会场合,客人同时见到男女主人,应首先问候女主人;进入室内,应主动问候先行抵达的女士,女士如果落座,则不必起身回礼;男士见到女士进门,应该主动起身问候。在需要为初次见面的男女双方互相介绍时,应首先为女士介绍男士;需要握手时,应该由女士首先伸出手来与男士相握;发表讲话、演说时,应以“女士们、先生们”为顺序,将女士的称呼排在前面;男士谈吐要高雅,不可当着女士面讲脏话、粗话。男女同行时,男士应走靠外的一侧;不能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在开门、上楼或进入无人领路的场所、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应走在女士前面;如果是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上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在需要开门的场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乘车时,应让女士先上车,下车时一般男士先下,然后照顾女士下车。进入餐厅就餐,男士一般应为同行的女士引导寻找座位,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也不能过分腼腆与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
九、不卑不亢
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在对外交往中,应该保持不卑不亢、堂堂正正、坦诚乐观、从容不迫的态度,既不能妄自尊大、骄傲蛮横,也不能妄自菲薄、低三下四。坚持不卑不亢原则,一是要有为国家和民族争光的精神,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坚决捍卫人格和国格尊严,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治国方略。二是要有充满自信的勇气,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和成绩,并恰到好处地展示出来,当外国友人对自己取得的成绩给予赞扬或对自己提供的帮助、服务给予感谢时,要大大方方地接受。三是要有公正无私的正气,对外交往,不能带有任何私心,绝不能利用对外交往的便利谋取个人不正当的利益,“心底无私天地宽”,放下私心,轻松自如,光明磊落,坦然交流,自然能够保持人格平等,分不出尊卑。